068 驰援潼关(3000)(2 / 2)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四月上旬,在姚襄日以继夜的攻势下,潼关岌岌可危。</p>

羌人甚至一度在城墙站稳脚跟,而潼关守军无力将他们驱离,正当越来越多的羌人涌上城墙之际,王猛终于带着援军走出禁沟,由西侧进入关城。</p>

“援军来了!”</p>

也不知道是谁率先发现身后的援军,并喊了出来,原本已经力竭的潼关守军再次迸发斗志,奋起余勇,与新加入的生力军一同,将羌人杀退。</p>

姚襄此前见羌军攻上城墙,以为即将攻克潼关,正欲接受诸将的庆贺,哪知道风云突变,前方的羌军狼狈撤离,而城墙上爆发出来的欢呼声,更使他脸色惨白。</p>

王猛趁着羌人被打退的空当,在庆祝的人群中找到杜郁:</p>

“杜将军,你先带领部众退下休息,既然王某已经赶来了潼关,就不会让羌人逾越关城一步!”</p>

杜郁也不逞强,奋战数日,哪怕就连他自己,也已经精疲力竭,难以坚持,又何况是麾下将士,他叹息道:</p>

“杜某无力再战,潼关安危,就仰仗军师了。”</p>

王猛郑重颔首。</p>

在他接管潼关的时候,姚襄也从退下来的羌兵口中得知果真是有援军抵达,虽然具体数量不得而知,但根据羌兵们的说法,城内乌泱泱一片,只怕不下万人。</p>

姚襄并非姚弋仲的长子,其兄长姚益生、姚若等人皆在世,但姚弋仲三十多个儿子中,以第五子姚襄的才能最为出众,就连第二十四子姚苌,相较于这位兄长,也要逊色许多。</p>

当姚苌开创后秦基业后,再回忆起自己的兄长,也感慨自己有四处地方不如他:</p>

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人望而畏之,一也;</p>

当十万之众,与天下争衡,望麾而进,前无横阵,二也;</p>

温古知今,讲论道艺,驾驭英雄,收罗隽异,三也;</p>

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四也。</p>

时人称赞姚襄: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p>

姚襄有孙策再世的美誉,而其弟姚苌也自认为领十万之众,不如其兄,又何尝不是在向东吴大帝致敬。</p>

姚苌此时也在潼关城外,时年二十一岁的他,虽然从面容上看稍显稚嫩,但自少年时起,就已经展露智慧,为诸位兄长所惊奇。</p>

“五兄,潼关险峻,又得新援,已非人力所能夺取,五兄还需另作打算。”</p>

姚苌私底下进言道,这种话当然不能被外人听去,免得影响军心。</p>

姚襄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自古以来,由关东入关的三条主要路线,都已经被桓熙所占据。</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