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谁怕谁?(一)(2 / 2)

极品少帅 云无风 3603 字 2019-10-09

做官的原则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稍作挪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徐津身后有徐家,徐家靠着杜家,按说属于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那一类。不过徐津虽然仕途还算顺利,可惜他是老四,而且在家里不怎么得老头子欢心,所以杜家对他的帮助也说不上有多大,主要帮助是可以在某些不明内情的人面前装装样子,但是如果遇到熟悉朝廷内幕和杜家内幕的人就不会上当了,因为有这个原因,所以徐津才会对朱勉的到来显得这么热情。

据他了解,朱大人虽然在民间怨声载道,但在官场上来说,还是很讲官场道义的,但凡收了钱的,肯定帮忙把事情办好。因为有这个原因,所以徐津才会不惜血本在曹川这里都舍得砸进去五百两,他这个钱在官场上来说,有探路和开路的作用,就是说咱第一次砸得不轻,说明咱是个懂味的人,日后只要咱越发的发达了,那么好处自然少不了。

哪知道曹川这个人居然这么不懂味,拿到钱还说这种话,真是一点“水准”都没有!他哪里知道曹川这个所谓的曹家子弟,不仅是旁支,而且是旁支的庶出,连曹家大院都只去过一次,那时候他才几岁呢,当时是曹睿做三十六岁……这么一个在外院混大的家伙,又没见过什么真正的大人物,最近好不容易托了一位堂兄的门路找到曹睿,想混个把小官小将,曹睿最近还算过得顺心,加上去找他的那位是他比较喜欢的一个侄儿,也就同意了,大笔一挥,就给了个千户的位置给曹川,不过这位曹“将军”虽然号称千户,麾下却只有三百多人,四百都凑不足,可谓名不副实。不过即便如此,还是让曹川牛气了起来,自觉自己的靠山乃是堂堂兵部尚书,天下大可去得,加上此番护送的工部朱侍郎又是跟曹家一条道上的人,自然也被他视为一家,那么屁颠屁颠跑来巴结自己人的徐府尊在他的眼里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分量了。

徐津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他深知嘴仅仅是吃饭时属于自己的,说什么和怎么说一定要根据需要。眼下的需要是,首先得是曹川去通报,才有后面的事,所以他只是笑了笑,客客气气地点头应是。

曹川这才心满意足的去了。

朱勉此刻正在考虑到任之后该怎么做的问题。当然,不是考虑怎么把新法执行好、监督好,他深知: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确切地说,其执行起来都是可以变通的,新法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朱勉大人此刻考虑的问题是,这个新法具体到了两江,该怎么“变通”才会既不得罪各地名门大族,又可以哄过如今风头正盛的新党,做到两边不得罪,甚至两边都讨好。——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变通才会变通出自己可以到手的实际好处。

官场上的人,不怕慢就怕站,最怕队伍错站;没有提拔不了的人,只有站错了队的人。在外人看来,朱勉当然是顾家一派的,顾家对他的知遇之恩谁都是知道的不是?但是实际上在朱勉大人自己看来,他虽然是走的顾家的门路上位的,现在也跟顾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把他算作顾家死党完全就是扯淡。他坚信,在这个官场上,跟谁都比不过跟皇帝陛下!所以他其实应该算是皇帝陛下的人,总揽两省新法执行和监督这么重要的的差事,要不是皇帝绝对信赖,怎么能落到他头上?难道不知道皇帝对顾家的态度最近很是有些不冷不热么?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是利益。谁能给出最大的利益?无非是陛下。而要获得陛下的信任,除了最重要的一条“绝对相信拍马屁是一种不容易掌握的高级艺术”之外,就是要跟陛下保持一致,陛下对顾家不冷不热,那么他也就不能太跟顾家黏糊,就算黏糊也只能是背地里的。

轿子里的朱勉正想得出神,外面忽然传来曹川那让人不喜的声音:“朱大人,苏州徐知府求见,说是在观前街太监弄摆好了酒席,准备为大人您接风洗尘呢。”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www.69zw.com-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