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十年生死两茫茫!(1 / 2)

 课讲完了,孟子又给这些听课的少年们布置了些课业,待学生们散去,正准备离开,忽然发现,原来在门口听课的那名秦国少年还坐在座位上没有离去,反倒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他。</p>

“你为何不走?”孟子抱起书本走到易承旁边问道。</p>

易承看了眼孟子手中抱着的发黄的纸质书本,轻笑一声道:“夫子觉得纸质书与木简相比如何?”</p>

孟子看了眼手中的纸质书本,点点头的道:“齐国昀文侯以造纸之术闻达天下,纸张确比木简好用许多。”</p>

易承干笑两声,心里却对蔡伦连说了三个对不起。</p>

“我听夫子讲课,常言要以仁爱治天下,可夫子游历各国,向几位君主进谏仁爱的治国之策,却没有一位君主启用夫子,夫子难道不知道在如今七国之中仁爱之说行不通么?”</p>

易承的这番话带了几分火药味,孟轲眯了眯眼睛,然后将手中的书本放到了一旁的书桌前,缓缓地跪坐在易承不远处,朗声道:“我来讲个故事,曾经有个人经常去隔壁的村子偷鸡,隔壁村子的人不堪其扰,于是就让人来劝偷鸡的人不要再去偷鸡,可偷鸡的人却不听,依然故我。</p>

由此可见,劝谏的人说的完全是对的,可偷鸡的人却没有听,怎能说劝谏人说的行不通呢?”</p>

“鬼鬼,这是诡辩啊!”易承当场惊讶出声。</p>

“辩论之道,讲求的是说服,如何有诡不诡辩之分。”孟子淡淡道。</p>

“啧啧啧。”易承赞叹一声,略微思索之后道:“夫子想一想,当今天下,各国纷战不休,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各国都大力发展军备武力,只求保卫疆土,可夫子提出的仁爱之道,虽然对百姓仁爱,可却会降低国家的军事力量,长此以往,百姓越来越富,国家越来越穷,最后终会因为落后而覆灭,所以夫子以仁治国的方法我觉得并不可取。”</p>

“以仁治国,并不会降低国家的军备武力,藏富于民,也不会使得国家越来越穷。”孟子回答的快速而迅猛。</p>

“国民的生产总值是一定的,拨给教育建设,就会少给军备建设,怎么不会降低国家的军备武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