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犄角之势(1 / 2)

 人马如洪,火光烛天。</p>

刚过卯时,左军数万之众便沿着驿道开赴而出。</p>

此番对中山行兵,除了漳水和大河一线的戍边守军外,赵国几乎抽调了邯郸境内超半数的生源兵力。</p>

今分得三军,每军统辖数十营不等。左军得步车约三万,除了临时征集的生源兵力,还有紫山两个营的常备军。</p>

这些人马里面,整编的步营比例、要远大于车兵,而骑兵只有七八百人,除了直隶于各级将领的亲随和斥候外,其余骑士都归赵章统辖。</p>

亘长的驿道上,儿郎们身上的甲胄也是五花八门,木甲、皮甲、铁甲,颜色也是丰富多彩。人一多,花花绿绿的夹杂在一起,看起来就显得有些混乱。</p>

赵国的国运五行推演为火木,如果按照正常情况,赵国无论是军服的颜色、还是甲胄颜色,该为大红点缀上几分绿意。</p>

然而实际上,除了少数的常备军外,寻常部队的着甲率还不足三成。这种情况别说统一军服的颜色,能有一副甲穿都算是精兵中的精兵了。</p>

其实这不仅仅是在赵国,其他诸侯国的情况尤为更甚。</p>

并且三晋本身的手工业和冶铁手艺较为发达,着甲比例还算高的。</p>

反观秦军,虽被诸侯称为虎狼,但因国土的地形限制,矿产储备和冶铁手工一直是比较差的,而军队的着甲率自然是更低。</p>

秦国此番急于东出,和三川据有的丰富矿产资源,恐怕是不无关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