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付诸实践(1 / 2)

 中山国的主体民族为鲜虞,属白狄的一支,因其生存环境,其民多善游猎,而非骑射。</p>

赵章以骑制骑的想法、主要针对的还是代地以北的草原胡族。但这也只是初步的假设,因为他还未曾见识过中原骑兵同胡人骑兵交手的方式。</p>

而以骑制步,以骑制车,除了游射袭扰,赵章发现将士们无论是在真实的战斗中、还是于此刻演练,将士近身后、亦善于使用随身携带的短兵器去对敌。</p>

这便意味着,骑兵的近战当是一直可行的。至少在如今,就算没有马镫,骑兵近战的方式也一直都存在。</p>

至于骑兵为什么不去冲锋,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当然是不划算。</p>

骑兵在面对复杂的战况时,若贸然冲阵,战损比肯定不会乐观,而一个骑兵的金贵程度,远远非是一个步兵所能比的。无论是人,还是马。</p>

赵章身为这个国家顶级的食利阶层,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个骑兵的培养成型、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至少可抵得上十個步卒。</p>

无论在那个时代,经济都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要素。</p>

通过这次战争,赵章能深深体会到这种感觉。他所率的骑旅健儿每减员一人,都能让他沉痛好一阵。</p>

不过赵章现在所设想的并非是骑兵战术转变的问题。而是,既然近身作战的情况一直存在,那为何不通过升级军备,直接把短兵换成长兵,或者说是交战时增加一把长兵,以备不时之需呢。</p>

真的只是因为没必要吗?可制作一千支矛的难度,还没打造几套甲费的功夫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