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局势(2 / 2)

早在四月四日,吴三桂察觉到刘宗敏率领的大队骑兵接近,便突然率兵返回了山海关,还在第二日设下埋伏,重创了刘宗敏大军的前锋。</p>

关宁骑兵是松锦大战期间,洪承畴和清军小规模交锋的最大倚仗,战力和清军精锐不相上下,大顺骑兵在被埋伏的情况下,根本不能与之为敌。</p>

刘宗敏见识到吴三桂的实力之后,也不敢继续冒进,而是派人回北京告急,同时率兵继续跟进。</p>

于是乎,随着高第反叛,山海关失守,唐通逃到一片石,历史在短暂偏离原本轨迹之后,似乎又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了回来。</p>

朱慈烺虽然还不知道这些,但他清楚李自成的实力,加上自己成功南下,恐怕对方更加不敢坚守北京城,牵制清军。</p>

而如此一来,那顺军兵败如山倒,不到一年,迅速溃亡,就不可避免了!</p>

现在,朱慈烺最担心的,反而是自己能不能在未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练出一支强军,然后驾驭江北的这几支大军,依托江淮地形,完成对南下清军的阻击。</p>

他这几日通过私底下和路振飞,黄得功等人的谈话,已经基本了解到了南京朝廷和南方各省的大体情况。</p>

大明南方诸省相对于北方,受到农民起义和天灾瘟疫的影响较小,生产力并没有遭到太严重的破坏,财税和人口基础也都还在。</p>

最关键的是,湖南,江西这两大产粮区,目前还在大明的控制之下,而江北等地,也因为瘟疫,出现了大量刚刚抛荒的田地,十分适合招揽流民屯田,加上有长江水系的连接,这意味着朱慈烺只要处理得当,并不缺训练大军所需的大批粮饷。</p>

这对于训练新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产粮区,根本不可能养出强军。在这个运输落后,损耗严重的时代,靠外界输入,且不说成本高昂,军粮的可靠性也根本无法保证。</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