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百日天子窜草莽(2 / 2)

回到长安城之后,萧宝寅惊魂未定,他开始隐约觉得长安城内也不甚安全,立刻命令严查城内,结果发现行台郎封伟伯等人也在密谋刺杀他,还没来得及动手而已。</p>

封伟伯一案牵连出众多关东义士,萧宝寅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群众基础并没有原先想的那样深厚,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反对自己。但事已至此不能回头,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现在只希望派出去的两路大军能快一点攻城略地,用胜利缓解一下内部压力。</p>

因为是从西向东打,所以郭子恢没费太大力气就占领了潼关,之后奉命南下去打洛州。但在洛州的治所上洛郡,他遇到了上洛郡守泉企。</p>

泉家是上洛附近的世家大户,曾祖因功被封丹水侯。泉企少年成名,十二岁就被魏宣武帝元恪特批担任上洛郡守,将上洛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次听闻萧宝寅的叛军来袭,泉企立刻募集三千多人的乡勇起兵迎战。这些乡勇在泉企的带领下,战斗力非常强悍,连战数日,以伤亡二十多人的代价,把郭子恢的叛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回潼关。经此一战,泉企以军功被朝廷加拜为征虏将军。</p>

萧宝寅听闻郭子恢出师不利,便改变战术,再派一万多人出兵青泥绕到上洛的侧翼,同时派人劝诱上洛的豪族反叛,许以高官厚禄,打算里应外合夹击上洛。利诱之下,上洛的豪族有些动心,答应作为萧宝寅的内应。泉企得到情报之后,先下手为强,果断领兵清剿了上洛内部叛乱势力,断了萧宝寅的念想。</p>

萧宝寅见泉企如此厉害,自知搞不定上洛,只好下令退兵,南路拓展的计划就此搁浅。他剩下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北路了。</p>

北上的部队正在攻打冯翊郡。无奈冯翊是三辅重镇之一,防守严密,萧宝寅的部队打了两个多月也没打下来。</p>

但萧宝寅并没有太着急。跟南边不同,现在北边的形势对他比较有利。这主要是因为黄河对岸的河东郡凭空多了很多援军,可以替他挡住官军的救援部队,所以拿下冯翊只是时间问题,只要等到城内粮矢耗尽就好。</p>

河东郡的援军的确是意外之喜。萧宝寅在长安称帝之后,河东郡的一些不安定分子见天下纷扰,也打算在乱世中大干一场,所以纷纷起兵响应。河东的反叛主力以汾阴薛氏为首,先是豪强薛凤贤举旗造反响应萧宝寅,攻占了河东郡的安邑县。之后原龙门镇将薛修义受薛凤贤鼓动,一时头脑发热也宣布造反,自号黄钺大将军,帅众围攻河东郡的治所蒲坂县。</p>

朝廷听闻河东郡又有叛乱,马上派都督宗正珍孙率兵去征讨。结果这位仁兄虽然勇武,但领兵的能力不太够,被挡在虞坂两个多月无法前进。</p>

正月,朝廷派来对付萧宝寅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到达弘农。领兵的是行台长孙稚。</p>

长孙稚两年前在讨伐鲜于修礼的时候,因为跟河间王元琛闹矛盾,兵败五鹿,被撤职召回。但那次失败是元琛捣乱造成的,没有体现出长孙稚的实力。现在北魏国内到处是战火,只怕没本事不怕没机会。这两年没有元琛扯后腿,长孙稚成功平定了蜀地的叛乱,战功卓著,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爵位,又被升为尚书右仆射。</p>

这次萧宝寅叛乱的时候,长孙稚因为背发毒疮没有痊愈,还在家中静养。胡太后发现身边实在无人可用了,只好请长孙稚勉为其难带病出征。对此长孙稚倒没什么怨言,他表示自己肯定会竭尽全力死而后已。</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