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关西忠烈血泪倾(2 / 2)

于是尔朱世隆通过皇帝元恭,任命高欢为东道大行台兼冀州刺史。</p>

只要你不闹事,咱们就先将就着往前过日子。</p>

四月,陇西的尔朱天光出兵夏州,平定了宿勤明达的叛乱。宿勤明达被押送洛阳,斩首示众。</p>

五月,山东的尔朱仲远出兵青州,平定了崔祖螭的叛乱。崔祖螭被斩于东阳,首级也被送至洛阳。</p>

看着三个匪首的脑袋被挂在洛阳城内,尔朱世隆不禁踌躇满志,隐隐然有一种安居平天下的感觉。</p>

北魏终于又是我尔朱家的了。</p>

尔朱世隆开始飘起来了,他再也不像之前那样认真勤勉努力工作,而是日益专权跋扈,到后来连皇帝元恭都不放在眼里。他直接把尚书省的办公地点搬到自己府内,让两个尚书郎宋游道和邢昕在他府内东西对坐,接收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朝廷里事无大小,都要通过尔朱世隆的同意才能施行。</p>

为了收买军心,尔朱世隆对手下将士滥加提拔,随便一个小头目都给个将军的名号,导致北魏国内各种官职泛滥,大家逐渐都不把职位头衔当回事儿了。</p>

等到外面的叛乱处理得差不多了,尔朱世隆把目光转向朝内,开始清除身边的异己势力。</p>

他首先想要处理的就是杨侃。</p>

杨侃是策划刺杀尔朱荣的主要参与者,他后来还有一些很好的建议,可惜由于猪队友元徽的阻挠,这些建议都没有被元子攸采纳,</p>

在尔朱兆杀入洛阳之后,杨侃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留在洛阳肯定被清算,于是他偷偷潜回老家华阴县躲了起来。</p>

但作为谋害尔朱荣的主谋,哪能这么容易就跑掉?尔朱世隆派人四处打探,终于摸清了杨侃的行踪。</p>

在旁人看来,把杨侃抓起来杀掉为尔朱荣报仇,这个事情也就结束了。</p>

但尔朱世隆不想这么简单就结束。</p>

他要趁这个机会铲除掉杨侃所在的、以杨椿杨津为首的整个杨氏家族。</p>

杨家跟尔朱氏的关系一向不是很好。除了杨侃之外,杨昱曾经作为东道行台抵抗过尔朱仲远,杨津也曾经在相州一带招兵买马企图偷袭尔朱兆。虽说他们最后都放弃了,但那是时事所逼没办法。一旦再有机会,杨氏一族肯定还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对抗尔朱氏。</p>

况且,杨家在北魏发展多年,树大根深。杨椿、杨津都官至三公,杨氏一门出过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朝中还有很多亲朋故旧和子弟门生,政治实力不可小觑。</p>

对尔朱世隆来说,这些都是潜在的威胁。这种隐患必须提前消除掉才能安心。</p>

对付杨家是个大事,必须考虑得很缜密才行。杨家人数众多,也不都在一个地方。杨椿老爷子已经退休了,呆在老家华阴县养老,儿子杨昱跑回来之后,这段时间在家陪着老爹,杨侃现在也在华阴。杨椿的弟弟司空杨津、左光禄大夫杨顺,杨顺的两个儿子东雍州刺史杨辨、正平太守杨仲宣现在都在洛阳。杨津的儿子光州刺史杨逸在光州治所掖县。还有一些杨氏子弟在外地,不太好统计了。</p>

要想彻底铲除杨家,尽量减少漏网之鱼,必须多地同时下手。</p>

尔朱世隆提前跟尔朱天光和尔朱仲远打好了招呼,约定等他的通知大家一起行动。</p>

屠刀已经准备好,现在只缺一个动手的理由了。于是尔朱世隆去找元恭,说自己得到确切情报,杨家正在密谋造反,请皇上赶紧降旨查办,晚了就来不及了。</p>

元恭很了解杨氏一族,他知道杨家子弟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谁造反他们也不会造反,这很明显是尔朱世隆在栽赃陷害。因此他连着拖了一个多月,就是不同意查办。</p>

尔朱天光等着急了。他觉得尔朱世隆过于谨小慎微了,现在朝廷内外都是咱们尔朱家说了算,你管那个傀儡皇帝干啥?</p>

算了,你慢慢跟元恭磨去吧,我先拿杨侃开刀。</p>

于是尔朱天光派杨侃的亲家韦义远到华阴杨家去找杨侃,说你别在家躲着了,现在大将军尔朱天光想见你,他答应只要你肯到长安,就不再追究你的罪名。现在形势啥样子你想必也很清楚,我劝你还是去一趟吧,否则恐怕会祸及整个杨家。</p>

杨侃很清楚这是个陷阱,到了长安肯定没自己的好果子吃。但现在他已经无路可走了,毕竟相对于整个家族来说,自己一人的性命算不了什么。</p>

杨侃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为了拯救国家而牺牲也没什么可遗憾的。</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