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侯景:摧枯拉朽(2 / 2)

萧衍毕竟是带过兵的人,虽然自己没把侯景当回事儿,但还是担心儿子的经验不够。萧纶临行之前,萧衍特地把他叫过来嘱咐道:“侯景身经百战,狡猾得很,你切莫急于跟他决战,要靠兵力和后勤优势慢慢跟他耗,时间在咱们这边。”</p>

事实证明,萧衍还是太不了解他的儿子了。他这边担心萧纶太急躁,而实际上萧纶磨洋工的本事比谁都好,他前后磨蹭了一个多月,连军队都没有组织起来,更别提去平叛了。而总指挥这边没有动作,其他东西南北四路都督也乐得清闲,谁都不出头。</p>

侯景宣布造反之后,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南梁那边的动静,没有轻举妄动。等到九月多的时候,终于得到消息,知道萧纶正在组织人马要找他干架。侯景赶紧把王伟叫过来商量对策。</p>

王伟的思路很清楚,他对侯景道:“寿阳是一座孤城,兵力有限,也没有战略纵深,一旦被大军四面合围,直接就变成了死局。咱们要想赢,就必须出奇兵主动打开局面。我建议放弃寿阳,利用梁军还没完成集结的时间窗口,率领精锐直奔建康,跟萧正德里应外合占领京城控制住萧衍,那时候就算萧纶的兵马再多,也只能认命。”</p>

这个建议其实非常冒险,相当于孤注一掷,但凡有点儿闪失就必败无疑。但侯景的军事直觉极好,他快速权衡了一下,觉得王伟分析得有道理。南梁毕竟是大国,只要有时间,凑出十几二十万人马不是难事,而自己只有一座寿阳城,拖得越久对自己越不利。</p>

取胜的唯一希望,就是趁着对方还没反应过来,采用斩首战术直接搞定萧衍。</p>

所谓兵行险道,剑走偏锋,该冒险的时候就要冒险。</p>

侯景在战术执行层面的能力没得说,他并没有像王伟建议的那样极端,而是留表弟王显贵镇守寿阳,作为战略牵制,自己则诈称要外出打猎,在九月下旬带着精锐部队偷偷离开了寿阳。等到南梁那边发现异常的时候,侯景的部队已经向东南切入了将近两百里。</p>

东南方向本来应该是南道都督萧范和东道都督裴之高的防守范围,但裴之高现在还在属地西豫州没赶过来,而萧范不清楚侯景的意图,也没敢轻易出兵拦截。</p>

就在萧范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有斥候回来报告,说大王不好了,侯景已经领兵奔咱们过来了。</p>

萧范吓了一跳,心说还好够我聪明,没有草率出兵,否则就被侯景偷家了。他当即下令合州全城戒备,等着侯景来攻城。</p>

结果等了好多天,一点儿动静也没有。</p>

萧范有点儿奇怪,赶紧又派人出去打探。</p>

结果这回得到的是让他震惊的消息:侯景已经占领了谯州。</p>

原来侯景大张旗鼓去打合州只是个幌子,他在外围转悠了一下之后,突然领兵直扑东边的谯州(今安徽省滁州市)。</p>

侯景选择谯州是有原因的。首先,现在目标是直捣建康,而谯州离建康更近,不用绕圈;其次,谯州守备空虚,很好打。</p>

谯州刺史名叫萧泰,是萧范的弟弟。萧泰并非长子,也没什么才干,正常应该当不了什么大官,但这个家伙很舍得花钱,通过在朝中大肆行贿,愣是破格当上了一州的刺史。</p>

谯州不是大州,资源有限,但萧泰可不管这些,他花了巨多的钱才爬到刺史的位置,当然要连本带利全捞回来才行。于是他从上任开始只专心做一件事,就是挖空心思盘剥州内的百姓士绅,整得全州苦不堪言,人心思乱,城防更是形同虚设。正因为这个原因,侯景才选择这里作为突破口,</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