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忠义无双严阁老大出血(1 / 2)

 通过跟王国光的对话,朱栽圳意识到了两件大事。

其一,大明朝廷穷,百姓穷。但是官员个个都是巨富!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是要花巨额饷银的。这笔银子有着落了!别忘了,他身后站着势力庞大的严党!

其二,没事还是应该多写写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大明的读书人就吃这一套。

朱栽圳跟王国光畅谈了一下晌。平倭的后勤部长搞定。十个随员的名额,他已得其四。

傍晚时分,他来到了阁老严嵩府邸。他这趟来是打秋风的!

一进严府大厅,朱栽圳就对严嵩说:“阁老,当日在永寿宫大殿,我把你和徐阶都给骂了。你可不要在意。我那是指桑骂槐。”

严嵩道:“我的王爷啊。您骂不骂我倒在其次。关键是您太冲动了!

东南平倭恐怕是天底下最难的差事了。我的学生胡宗宪当着浙江巡抚,所以我清楚这事儿有多难办。

您又立了军令状,丝毫不给自己留退路。唉!”

朱栽圳笑道:“这就要唯天命是从。或许,我办得成这件差事。”

严嵩从朱栽圳的口气中听到了满满的自信。他眼前一亮,压低声音道:“若王爷真能办成这件差事,那就为朝廷立下了万世之功。

您在皇上那边压过裕王,成为储君也就有希望了。”

严嵩走了过来,以小阁老之尊,亲自给朱栽圳上了茶。

朱栽圳喝了一口,说:“严阁老,小阁老。此去东南,我需要严党的襄助!”

严嵩忽然像一只大蛤蟆般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径直走到了朱栽圳面前:“王爷,您说错话了!

自您回京那日起,这世间就再也不存在什么严党。只有景川王党!

我们父子是您的仆臣。严家的那些门生故旧,也都是您的仆臣!

仆臣为主子效力,是应当应分的。何谈什么襄助不襄助?”

朱栽圳心中暗笑:这老狐狸说话嘴上跟抹了蜜一样。不过好话不能当饭吃。

你要表忠心,光靠嘴不行。要看你肯不肯为我掏银子了!

想到此,朱栽圳仰天长叹一声:“唉!有件事我愁的很啊!”

严嵩连忙道:“王爷愁什么事?尽管说来,看老臣能否为您分忧。”

朱栽圳直接从袖中掏出一枚二两重的小银锞子,放在桌上:“还能愁什么。无非愁这阿堵物。国库是绝对拿不出银子来的。我这趟去东南,兜比脸都要干净!”

严嵩从话音中听出了端倪:景川王今夜来此,恐怕是要我严家出血。

严嵩小心翼翼的问:“王爷平定倭寇,大约要用多少银子?心里有没有估算好的定数?”

朱栽圳伸出了三个手指。

严嵩倒吸一口凉气:“三百万两?”

朱栽圳道:“至少前期要带三百万两军费过去!这事情愁得我昨夜一宿没睡着觉。”

严嵩试探:“您打算怎么解决?”

朱栽圳直接将难题抛给了严嵩:“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所以来求严阁老你了!”

严嵩道:“国库虽还剩下四百多万两存银,却是动不得的。裕王那群人不会同意。那这笔军费......”

朱栽圳在言语中诱导严嵩:“这笔军费就要靠阁老你私下筹措了!”

严嵩先是一脸为难的神色。沉默了盏茶功夫后,他一咬牙,说道:“为了王爷能够办成大事。我严嵩就是舍上这把老骨头,把全天下的人都得罪光了,也要为您凑出三百万两军费!”

朱栽圳一脸大喜过望的神色,他伸出双手握住了严嵩的手:“我就知道,关键时刻还得靠严阁老你。”

严嵩心一横,说:“三百万两银子,一百万两让严家在京的门生故旧们凑!五十多名正五品以上的京官,怎么也能把这笔银子凑出来!

一百万两,由浙江巡抚衙门出。胡宗宪是臣的学生,是个干臣。他手里有一笔在浙江攒的专门用来抗倭的银子。

另外一百万两,严家出!严家倾家荡产不过了!王爷,请随我来!”

严嵩父子领着朱栽圳来到了严家的后花园中,七拐八拐带着他来到了一间库房前。库房门口站着十几个手持棍棒的严家家丁。

严嵩从身上摸出一把钥匙,打开了库房的门。

三人摸黑进了库房。严世藩打着火折子,点燃了蜡烛。

接下来的一幕把朱栽圳惊呆了!只见库房之中整整齐齐摆放着上百个铁架。铁架上全都码放着白花花的银子!

即便是在后世的影视剧中,朱栽圳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朱栽圳问:“严阁老,你带我来这儿是什么意思?”

严嵩道:“为了王爷平定东南的大业能够完成。严家不过了!实不相瞒,这里有一百万两银子。是老臣为官五十五年的毕生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