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常朝人选(2 / 2)

这样朱由检更明白了,看看眼前殿里的人员就知道,一直出现在他面前的,就是内阁、六部这些熟悉大员,其他人根本没有资格上前。</p>

改成御门仪的话,因为空间更大、礼仪更随便,其他人可以随意出列奏事,皇帝也可以随便召人上前,这样处理事情更方便。</p>

不过即使如此,朱由检也觉得让大臣在空地上奏事实在太不像话,也无法改变朝会仪式化的倾向。想到自己缩小朝会规模、增加议事效率的打算,朱由检道:</p>

“有着宫殿不用,却在外面空地上奏事,这不是对待大臣的道理。”</p>

“三大殿已经修复完成,今后就要用起来。朕看以后的朔望朝仪,就在皇极殿举行。三六九日常朝仪,就在中极殿举行。”</p>

“中极殿只有皇极殿四分之一大小,上朝人员也可以减少到朔望朝仪的四分之一。诸位都议一议,哪些人适合上朝。”</p>

这下改动太大,群臣议论纷纷。对于皇帝说在空地上奏事不是对待大臣的道理,这些人都很赞同。但是对缩小朝会规模,他们就态度不一了。</p>

大臣们对此自然愿意,一些基本不在朝会上发言的小官也没什么想法。那些官职不大、却喜欢对朝廷事务发表言论的小官,对此却反应激烈,认为皇帝缩小朝会规模,不利于兼听广览。</p>

但是他们这些话,却遭到大臣们驳斥,刑部尚书薛贞道:</p>

“兼听众声则音乱,臣子想要奏事,直接上疏即可,何必在朝会上添乱?”</p>

“若是真有什么言语不吐不快,初一、十五的朔望朝仪,没人阻拦你们。”</p>

这话虽然强硬,却说到了一些人的心里。许多小官一年到头也在朝会上说不了几句话,对于参加朝会自然不怎么热衷。对于他们来说,一年参加二十多次朔望朝就够了,多了反而不喜欢。</p>

但是,如果只能参加朔望朝,他们也担心发言机会太少,有什么冤屈或言论,无法被皇帝听见。</p>

似乎是知道了他们的担心,朱由检这时说道:</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