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交战区戒严(2 / 2)

“难道要废止这一条,让他们不再守城吗?”</p>

袁可立感觉跟朝堂上这些高谈阔论的官员有些说不清,有些大臣年纪很大,却没年纪轻轻的皇帝看得明白。</p>

按他们的想法,城寨失陷就该处斩,大明所有总督、巡抚、兵备、守将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守城就好了。如果城寨失陷,就把负责人处斩。</p>

这种僵硬的做法,在大明节节胜利、很少有城寨失陷时还行得通。但是在战乱四起的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p>

总不能只要有督抚失陷城寨,就把他们处斩吧?大明有多少督抚,足够拿去处斩?</p>

不把这个规定明确废止,只要有城寨失陷,科道官员就会弹劾,负责人就会被捉拿,然后按律处斩。</p>

所以这個规定,在袁可立看来是必须要废止的。不然即使皇帝想保,可能都保不下失陷城寨的官员。</p>

而且袁可立上过战场,知道主将在遇到敌人时,第一时间需要决定的,就是撤退还是固守。这对主将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选择。</p>

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却认为守将只能固守,没有第二条路可选。后方负责的将帅,也只能发兵救援,没有第二条路可选。</p>

这对战场指挥来说,实在太过僵化。后金只需要围点打援、以多打少,就能把大明的兵马在野战中一支一支消灭。</p>

皇帝估计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才决定在交战区戒严,废止不合时宜的条款。</p>

听着朝堂官员的高谈阔论,再想到自己因为戒严制度被人非议,袁可立感觉心力交瘁,觉得不能任由一些官员胡来。</p>

他现在觉得皇帝的大权独揽,在一些时候是必要的。戒严制度必须存在,戒严条款也应该尽快确定,不能继续拖延。</p>

解释了很多都没让群臣明白,朱由检看出袁可立的窘境,亲自下场说道:</p>

“城池能守还是要守,尤其是内地的城池,里面有大明百姓,不能让百姓失陷。”</p>

“但是辽东的城池大部分是军队,前线城池中的所有人,以后都要编入预备役。”</p>

“如果来袭的敌人太多,守将在确定难以守住时,可以果断后撤。不能一直固守,牵动所有军队救援。”</p>

“建虏能集中兵力进攻,大明却不能在每一个城池都放上能抵御所有建虏的兵力。”</p>

“大明没那么多军队,钱粮也供不起。”</p>

“守不住的城池该撤就要后撤,主将有决定的权力。”</p>

说了城池的事情,朱由检又提出“结硬寨,打呆仗”战术,说道:</p>

“而且大明军队善守,废止主将不固守这一条后,主将就可以在作战时第一时间结寨。”</p>

“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废弃营寨,不用担心失陷城寨被处斩。”</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