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PC时代来了(2 / 2)

而陈兵把QDOS经营权,反向授权给西雅图电脑,并透过西雅图电脑,继续授权给微软。这用的也是缓兵之计,避免因为他的贸然介入,引起微软和IBM的应激反应。</p>

这段时间居然如此平静,微软和IBM两方都没有对QDOS被收购作出明显反应。也证实了陈兵之前的一个判断,IBMPC这个项目,其实在IBM公司内部的重要等级并不高。</p>

IBMPC是划时代的产品,居然在IBM内部的重要等级不高?这种情况与世人的普遍认知是否非常不同?</p>

陈兵如此判断,自然是有依据的。IBMPC曾被刻薄的评价者称为“东拼西凑的组装机”,这种风格的产品,其实与IBM一向的产品风格完全不同,非常不IBM。</p>

其实,早在1975年,IBM就推出了一款5100桌上电脑,但这款产品的售价高达10000美元,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p>

后来IBM还推出过两款升级款,5110和5120,仍然价格高昂,没有引起市场关注。</p>

1978年,IBM又开始研发另一款产品:System/23Datamaster,只不过这个产品的研发进度非常缓慢,直到IBMPC后来居上推出市场,这个产品才研发完成。</p>

江湖传言,IBMPC的出现,某种意义上是受到了雅达利的刺激。</p>

1980年,正是雅达利业绩突飞猛进之时,雅达利不仅电视游戏机业务飞快成长,而且还成功推出了自己的微机,Atari400与800。</p>

也是在这一年,意气风发的雅达利向IBM提出建议:如果IBM想要有自己的微机,雅达利可以替IBM制造。</p>

正是因为雅达利的刺激,才有了IBMPC项目的正式立项。这个项目立项是由IBM的时任董事长提议的,但在IBM内部却并不被看好。</p>

自从1969年,IBM受到灯塔国商务部的反垄断调查,带领IBM这个巨人崛起的小沃森就去职了,而IBM内部也开始日渐官僚化。</p>

到了1980年,十年的演变,IBM早已不是当年的蓝色巨人,内部机构臃肿,派系林立,战略不清,动作缓慢。</p>

IBMPC项目的立项,是要给董事长的提议一个面子,但看看这个项目组的配置,直接的负责人此时只是一个技术中层,整个项目组只有13个人,研发地点也放在了一个车库之内,而整个研发周期也只有短短的一年,这哪里象个大公司的重点项目?</p>

而IBMPC的设计理念,也几乎抛弃了IBM的所有传统,大量采用了外部的技术和配件,说它是“东拼西凑的组装机”这个还真不算冤枉。</p>

这种领导拍板的“面子项目”,往往也是很多利益相关方喜欢的项目,可以用出大笔的预算。</p>

可以说,这台IBMPC能够开启一个时代,是完全超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