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初交锋(2 / 2)

北宋官家 月麒麟 0 字 5个月前

到底出了什么样的事,才会让太后招呼都不提前打一声,就突然召见呢?</p>

“诸位不必着急,吾和官家今日召诸位前来,是因有一份制书,官家觉得不妥。”</p>

“然而制书已然拟好,若有更动,不得不知会宰臣,故而,吾便索性请诸位入宫,当着官家的面再商议一番。”</p>

帘后刘娥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些许温和的安抚之意。</p>

但是,话中的内容,却不由让在场众人心里犯起了嘀咕。</p>

太后这话的意思很清楚。</p>

事未必大,但是,因为提出意见的是官家本人,而且,是对已经拟定好的制书有意见。</p>

所以,才召了他们这么多人一起前来……</p>

宋代的制书,可分为内制和外制。</p>

前者由皇帝直接控制,但是涉及的内容非常少,只有宰辅重臣,皇后,亲王等大除拜才会用到。</p>

绝大多数的政务,都属于后者,也就是外制。</p>

按照政务处理的一般流程,各级公文先送到政事堂,交由中书拟定处理意见。</p>

正常来说,是当天知印的宰执主拟,其他宰执阅看签押后,最终形成‘熟状’,送入宫中最终裁决。</p>

若皇帝阅看后觉得并无不妥,则在其上画可,命人将熟状送回中书,若觉得需要再议,亦会将熟状退回中书,要求重拟。</p>

直到这一步,事实上都还没有涉及到正式的制书拟定。</p>

只有在皇帝画可之后,中书拿到已获皇帝批准的熟状,才会写出‘词头’,交由舍人院拟定需要颁行的制书。</p>

舍人院拟好制书之后,需要再交回到中书宰执副署签押,最后,送入宫中用印,付外施行。</p>

不过,要知道的是,后面的这些步骤,其实就是流程而已。</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