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顺水推舟(2 / 2)

北宋官家 月麒麟 0 字 5个月前

封禅的意义,不仅仅是祭祀天地。</p>

古人认为,泰山为世间最高,其顶峰接天,山脚连地。</p>

所谓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p>

封禅大典便是在山顶和山脚各筑一祭台,使高者加高,厚者加厚,以此象征帝王功德之浩大,足以升封于天,厚禅于地。</p>

事实上,这也是历代帝王不敢轻易封禅的原因。</p>

当初,澶渊之盟签订后,知枢密院事王钦若提议泰山封禅。</p>

赵恒虽然也起了这个念头,但心中摇摆不定,生怕遭到群臣的反对,所以,假借财用是否足够来试探众臣之意。</p>

那时,丁谓任三司使。</p>

他看出了赵恒矛盾的心理,所以竭力保证,国库富足,举行封禅完全没有问题。</p>

这才使赵恒最终坚定了下来,决定入鲁封禅。</p>

这段故事,在场众人都知道的很详细。</p>

黑的就是黑的,说不成白的,耻辱就是耻辱,也不可能变成功绩。</p>

封禅虽是古之圣典,但是,它改变不了事实,更改变不了人们心中的判断。</p>

正因于此,虽然没有人说出来,可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封禅不过是一次劳民伤财的笑柄而已。</p>

丁谓一力支持此事,说白了,就是在曲意媚上,毫无底线的讨好皇帝。</p>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王曾数次上奏劝告赵恒,祀封之事劳民伤财,应当及早停罢。</p>

虽然王曾此刻没有直接提起,但是,他所谓的不妥之事,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便是这个。</p>

这件事只要被想起来,那么二人相比起来,自然是忠奸立判。</p>

再进一步,如果将这件事和现下的状况类比,恰好也佐证了王曾并不是在袒护寇准。</p>

毕竟,当初他能够为了国家社稷,冒着得罪先皇的风险,谏言废除祀封。</p>

如今,自然也会为了朝廷威严,冒着被误判为寇准党羽的风险而秉公直言。</p>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瞬间便扭转了局势。</p>

不仅让在场众人对丁谓的观感变差,而且,还巧妙地摆脱了自己寇准党羽的嫌疑。</p>

短短的时间,便能做出如此周全的应对,这般思虑,更是让赵祯心中对王曾多了几分赞许。</p>

目光侧移,不出意外的是,王曾的这番话一出,刘娥的神色亦是微微一动,总算是没有再继续保持沉默,而是开口道。</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