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一碗酥肉粉》的反馈(2 / 2)

“我拿着此文读给我妈妈和女儿听,我们三人都忍不住落泪。温馨之中充满积极,值得每年都品读一次!”</p>

“若不是从小得到乡亲们的帮助和鼓励,我可能也进不了大学教学。”</p>

“作者以丰富的阅历,细微的洞察力,将一个平淡的故事写得感人至深,写作功力深不可测!”</p>

“小时候的味道是如此美味,因为它注入了感情、善良,还有期待。”</p>

“作者是竖县人吗?我看着这里面的情形非常熟悉,不知道里面说的粉店是不是我经常去吃的哪家?”</p>

……</p>

看到这个来信,谢东方突然想到:莫非真有这家粉店?</p>

心里被勾起嗦粉的欲望。</p>

这些寄来的信件中,不少是直接寄给方德华的。</p>

随后的半个多月里,编辑们发现这期的读者来信比任何时候都多。</p>

直接标明寄给作者的信超过任何一期的作者。</p>

谢东方干脆攒下这些信件,到时候再一起寄给方德华,给他一个大惊喜!</p>

几天过去,杂志社再次感受到小说的影响力。</p>

发行部的编辑反应,各地杂志几乎销磬,要求加送。</p>

“主编,要不要加印?”</p>

自从销量稳定之后,每一期杂志都有点库存,万万没想到这开年红给人的惊喜那么厉害。</p>

“加,”看着同事们的期待,他咬咬牙说“再加印两万本!”</p>

等同事们走后,他才拿起本期杂志到隔壁作协晃荡。</p>

---------------------</p>

在的时间里,杂志社陆续接到其他省份一些报刊的转载邀请。</p>

“铃铃铃!”</p>

一天,编辑室的电话响起。</p>

“喂,你好,《桂省文学》杂志社!哪位?”</p>

“你好,我是《读者文摘》编辑肖扬。我们报刊想转载贵司一月刊上的《一碗酥肉粉》,希望得到贵司的允许。”</p>

“肖同志你好,我叫谢东方。转载没问题,回头发一份转载申请函过来就行。”</p>

“好。你们这一期杂志内容非常棒!”</p>

挂完电话,谢东方立即跑进主编办公室,高兴的说:“主编,《读者文摘》来电话了!”</p>

韦忠烨脸上堆起笑容:“淡定,意料之中的事!”</p>

一个月后,杂志社终于收到大刊的转载邀请。</p>

此次是《读者文摘》!绝对的大刊!</p>

1983年的发行量就突破136万!</p>

这将意味着作者将会走出桂省,为全国读者熟知!</p>

隔两天,编辑室又接到《青年文摘》打来电话,同样是转载请求。</p>

《青年文摘》一样是大刊,1984年的发行量突破百万。</p>

“哈哈,主编,咱杂志一月刊大出风头啊!”</p>

“以后等德华成为大作家,谁也不敢否认这是由我们杂志社一手挖掘的。”</p>

“我看今年的短篇小说奖项很有戏!”</p>

一想到自己手下出现一篇十佳短篇小说的作者,两人就兴奋不已。</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