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李象立志传(1 / 2)

 其实以李世民的智慧,很容易就能想明白这茬子事儿。

但是问题还是在于那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其实是不太愿意承认两个儿子间兄弟不和的。

不用李象多说,李世民自然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怪不得……怪不得高明日渐疏远于吾……原来是有小人从中作祟!”

李世民喃喃地自言自语,听在李象的耳中,却让他眉头一挑。

我滴妈,还有意外收获?

事关儿女,李世民总是关心则乱,并且下意识地去逃避责任。

他不想承认,是因为他的原因才导致父子失和,兄弟反目……他不想百年之后,无法面对长孙皇后的质问,质问他为何把那个群臣称赞的儿子养成了这样!

只是……还来得及吗?

祖孙二人站在殿前,夕阳将二人的身影拉得老长。

回到王府中的李泰,心情似乎不错。

在王府中的湖边上逗弄一会儿细犬后,李泰在王妃阎婉的呼唤下,回到屋中用晚膳。

“今日进宫,吾看见大侄儿了。”

李泰在侍女的服侍下围上巾,笑着对阎婉说道。

“可是大兄的那位长子?”

阎婉问道。

“对,就是李象。”

李泰说着,面上还露出惋惜之色:“只可惜那小子与吾不是很亲近。”

“阿耶,您说的可是那位拔剑面对师长的李象?”

坐在阎婉身边的李欣忽然问道。

“放肆!”

李泰面色一板,冷冷地看向李欣:“那是你大兄!”

“孩儿没有那等狂悖的大兄!”

李欣不服气,兀自梗着脖子争辩道:“只因左庶子直言进谏,他竟然对师长拔剑相向!”

“欣儿。”

李泰声音很平和地问道:“今日这番话,是谁教你的?”

“是……是宋师父……”

李欣也感受到了那暴风雨前的宁静,心有惴惴地回答。

“来人!”

李泰一声大喝,吓得李欣身子一颤。

屋外立刻进来两名护卫。

“宋瑜离间我儿兄弟之情,将其逐出王府,永不叙用!”

李泰大声下达着命令,放在以前,他不会把宋瑜撵走,但李象维护李承乾的举动触动了他。将心比心,谁不希望有个这样的儿子?

按照宋瑜的教导方法,李欣不但不会维护自己,大概率还会跟着一起劝谏。

这是一个父亲无法忍受的。

但作为君上,善于纳谏是良好品德,理由不能用这个,所以李泰选择了“挑拨兄弟”这一理由,传到父亲的耳朵里还能加分,更是一举两得。

在护卫走后,他看向李欣,目光失望。

“是不是有一天,吾也如太子一般被人指着鼻子痛骂时,你非但不会如李象维护太子一般维护吾,甚至还会拍手叫好?!”

这才是李泰的心里话。

“去佛堂你阿婆的牌位前跪着,没有吾的命令,不许起来!”

“是!”

李欣站起身,冲着李泰躬身一礼,擦擦眼角的泪水,向佛堂走去。

“大王,是不是……”

阎婉有些担忧地看着孩子离去的背影。

“有些事情,不能只看立场。这是阿耶都定下基调的孝行,更何况将心比心,吾也希望欣儿能如此维护于我。”

“晚间你去一趟佛堂,带他到书房,好生宽慰。”

李泰叹了口气,伸手在眉心揉揉。

对于李象,他其实是有些欣赏的,欣赏他那股敢于为父拔剑的勇气。

只可惜……李象竟然是太子的儿子。

他心中惋惜不已,要是李象是自己的儿子,那该多好?

想到李承乾,他的心里就忍不住地恼火。

走到今天这個地步,你愧对阿娘的期望!

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和那前隋的杨广根本没什么区别!大唐若是到了他的手里,怕不是要和那杨广一样,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大王,将军来了。”

阎婉指向门外,一只白鹘探头探脑地走了进来,腿上还缠着一封书信。

“是阿耶的传书!”

李泰瞬间忘记了对李承乾的不满,欢喜地起身,去迎接那个叫“将军”的白鹘。

……

魏王府发生的小插曲,还有李泰的心理活动,李象并不知道,不然他就更犯愁了。

一个是非分明,真正的贤王李泰,可要比一个阴谋家难对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