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拜师(1 / 2)

 安抚完李承乾后,心累的李象拖着疲惫的身躯先是去给苏意问安,随后才回到寝殿。

太子妃苏意心疼他疲惫,便劝说他以后不用天天来问安,只需要朔望之日问安即可。

李象也没当真,人家说归说,他总归是不能差了礼数。

早点睡吧,明天是十五日,还要去老魏家里上课呢。

去自然不会空手去,由于和魏征关系很好,李承乾先一日便把束脩礼备得齐全。

除了备下的干肉条以外,李象又央求李承乾除此之外再准备其他五道礼物,凑成六礼。

李承乾满脑子问号,不知道儿子哥要整什么活。但考虑到李象一直比较靠谱,所以他也没有多问。

毕竟肌肉从来不会去问大脑为什么给他下达命令。

好不容易出宫一趟,李象也想着放学后在长安逛一逛,于是便带上了沉重的万金,还有李泰送的金豆子。

一共十二颗,给了纥干承基二人一人一颗,还剩下十颗。李象在琢磨,要不要厚着脸皮去找李泰再讨上点金豆子,毕竟他已经答应了纥干承基和张思政,等到把老孙接回来的时候重重有赏。

身为上位者,答应的事儿便一定要做到,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毕竟李象是太子的长子,再加上魏征也要表态对太子的支持,故而郑国公府中门大开,以迎接他的到来。

不过魏征身体不是很好,并没有亲自前来迎接。

李象倒也没觉得有什么,甚至心里也在期盼着魏征少折腾折腾,毕竟也没几个月好活了。

希望老孙有办法吧,唉……

到了正堂,魏征已经坐在上首,身边一左一右地坐着褚遂良和萧瑀。

这俩人和魏征的关系还算不错,尤其是萧瑀,与魏征多少有点物……人以群分的感觉。

李象进入正堂后,二话不说纳头便拜。

“小子李象,见过魏师!”

魏征抚须而笑,对于李象的恭敬态度很是满意。

随后便是几句套话,大意就是勉励李象要用功学习,辅佐太子之类的话。

在这之后,李象便将他准备好的束脩让人带了上来。

“这是何物?”魏征好奇地看着捧着匣子鱼贯而入的内侍,心中不禁升起好奇之心。

“是学生给魏师备的束脩之礼。”

李象说着,走到内侍们的前面,依次给魏征介绍。

“魏师请看:这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芹菜便有如此之含义。”

“这是莲子,因莲子心苦,故而学生认为可以代表师长苦心教育。”

“此是红豆,寓意鸿运高照。”

“此物是红枣,寓意为早日高中。”

“这匣中则是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

“剩下的这个就是干肉条,聊以表达弟子的心意。”

在贞观时期,还并没有这等复杂的束脩礼。

《唐会要》记载,神龙二年九月,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有序。初入学,皆行束修之礼。礼于师,国子太学,各绢三匹。四门学,绢二匹。俊士及律书算学,州县各绢一匹。皆有酒酺,其束峰三分入博士,二分助教。

而像这种束脩六礼,至少要等到唐朝中晚期才会出现。

“郡王有心了。”

褚遂良在一旁抚须称赞道。

在喜提皇孙那年,李世民大手一挥,封刚刚出生的皇长孙为天水郡王,这也是为何其他人都称其为郡王的原因。

“郡王如此崇师问道,更胜魏王。”

萧瑀一锤定音道,他的手还摸着胡须,看向李象的眼神之中多有暗示。

那意思分明就是……过两天给为师也整一套!

“自此以后,怕是拜师之时,都要用郡王这束脩六礼了。”

褚遂良又感叹了一句。

这六礼当中,也就桂圆和干肉条稍微值点钱,但寻常人家咬咬牙也是能够拿出来的,可比现在这拜师还要送绢帛便宜的多。更兼这其中的寓意,最是挠到文人们的心中痒处。

不难预见的是,从今往后人们只要拿着束脩六礼去拜师,就定然不会忘记李象的名号。

“不错。”

魏征微微颔首,示意让家中老仆接过那六样礼品。

对于李象这个好孩子,他更加满意了。

“李象拜见老师!”

李象再次恭恭敬敬地纳头便拜。

魏征抚须而笑,一旁的褚遂良又开始diss魏王:“我观郡王事师之诚,更胜魏王!”

在目前这个贞观十六年,褚遂良可是铁杆的太子党,甚至还曾经上疏去进谏李世民,让他不要大加赏赐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