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象儿类我(1 / 2)

 在长乐公主的见证之下,这一顿饭至少吃得是和和气气。

无论是李世民,抑或是李承乾,都在极力避免提及刺激对方的话题,进而爆发争吵,导致李丽质气疾发作。

站在东宫门口,目送李丽质乘坐的马车远去,李世民手掌搭着李象的后脖颈,语气幽然。

“今日你阿耶那番话,都是你教的吧?”

“阿翁太瞧得起我了,我怎能左右阿耶的想法?”

李象深藏功与名,丝毫没有自矜的意思。

听到李象的话,李世民笑了。

“你阿耶那副德行,我可是最了解。自从他有了腿疾之后,性情便一日比一日暴躁,甚至连我这个做父亲的,都很难和他心平气和地说上几句话。”

“因为我宠爱青雀,他对此也是颇有微词,哎……”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李象叹了口气,破天荒地抄了一句诗。

“好句,谁说的?”

李世民眼前一亮,作为文学发烧友的他,对于这种语言洗练的绝妙好句最是喜爱。

“上次去魏太师府上,在路上遇到一位大师,名叫智障,他说的。”

小象儿一本正经地在胡说八道。

“怪不得能勘破,原来是方外之人。”李世民似有所悟地颔首道。

李象:……

最烦你们这些脑补怪啊!这明明是我学某条工科狗胡编乱造出来的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老李嘴中念着,神色怅然地眺望着献陵的方向。

阿耶,我现在终于知道,你当年有多难了……

“阿翁在看什么?”李象看到李世民神色有些不对,便开口问道。

李世民回过神,伸手在李象的后脑勺轻柔地摸摸:“在看你太翁的陵寝方向。”

“太翁?”李象愣了一下,继而想到是李渊。

“还记得你太翁吗?”

“记得,那年阿耶带我去大安宫请安,太翁给了我一盒果子吃。”

李世民轻叹一声,目光再次转向献陵方向。

沉默半晌,就在李象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的时候,李世民语气幽幽地开口了。

“最后一次见到你太翁的时候,他抱着茶站在栏杆边上,似乎在眺望着什么。”wap.biqμgètν.net

“栏外的花儿早已枯萎,我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后。”

“望着他那伛偻的背影,我仿佛望着我自己的未来……”

那苍凉的语气,让李象忍不住地心里难受。

在这一刻,李世民不再是那个光环加身的天可汗,而是一位再寻常不过的父亲。

“阿翁。”

“嗯?”李世民低头。

李象扑在李世民的怀中,闷声说道:“请阿翁放心,孙儿一定会让阿耶与二叔和睦如初!”

“哈哈哈……”

李世民笑着摸摸李象的头,随后一把将他抄起来,脸色也从多云转晴。

“阿翁相信你,走喽,阿翁带你去骑马!哈哈哈……”

“啊哟——阿翁!”

李象被李世民抓在手里悠来荡去,下意识惊呼一声。

男孩子发育都比较晚,十二岁的李象现如今也就不到一米四的身高,在一米八十多的李世民手里,根本没有任何重量可言。

畅快的笑声响彻宫墙之内,间或夹杂着断断续续的惊叫声,声音逐渐远去。

明德殿门口,看着嬉闹的祖孙二人,李承乾的脸上也露出笑容。

孤有此子,夫复何求啊!

……

上辈子李象就学过骑马,几乎是一教就会。

老李看向这个大孙子的目光更加满意了,甚至还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忆当年做太原公子的时光。

大概意思就是,从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吹到南拳北腿略知一二,什么三岁练武,七岁学骑马,最后还赞许地夸奖李象,说你小子类我。

李象不由得象躯一震,历史上贞观十七年被这位爷爷夸一句“英果类我”的三叔,可没什么好下场。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其实李泰是排行老四的。但在李承乾、李泰还有李治的共同默契之下,他们三个一直是单独论的,李泰是老二,李治是老幺。

所以李泰是李象的二叔,而李治是他的幺叔。

毕竟真正的老二李宽早就噶了,根本不会犯冲。

这么多年,穿越唐朝的小说李象也没少看,在李世民说骑马的时候,就跃跃欲试想整点花活。结果到了马厩这边一看,马鞍齐备,马蹄铁也健全,倒是让李象有点吃惊。

所以他能拿出手的,也只有飞快的学习速度。

当天晚上,李世民没有放李象回去,而是把他拽回立政殿,搂着他睡了一宿。

这一晚上李象都感觉十分煎熬,他真是不知道那些个后妃为什么总是盼着老李去宠幸,那还能睡好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