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李纲的执念(1 / 2)

 “啧,数万盗匪,清缴起来怕是不易。”赵龙吟咂了咂嘴。</p>

“不清缴不行啊,留着他们始终是个隐患。”</p>

“那就这么办吧,不过,说到这,我想啊,咱们还是需要一些地方军力,专门用来维持地方治安。之前咱们军队缺人,就把地方上的厢军都划给了龙吟军统辖。如今看来,厢军编制还是有必要保留的。”</p>

“小公爷说的是,那些靠近边境的州府,还有大山大川附近的州府,都要考虑。”</p>

“嗯,参议司去商议一下吧,看看各州府该如何安排。”</p>

“另外,”赵龙吟想了下,说道:“如今世事多艰,那些靖康书院的学生不能老躲在后面过安逸的日子。可以考虑选一些优秀学生,安排进厢军历练,历练出来了,将来到地方任职,也能多一些担当。”</p>

“当然,他们愿意去龙吟军开疆拓土,咱们也要鼓励,龙吟军一直都缺能文能武的将领。”</p>

“让靖康书院的学生上战场?小公爷倒也不心疼!”</p>

“心疼有啥用,我宁愿他们死在战场,也不愿意他们成天坐在那里夸夸其谈、无病呻吟,这种闲谈于国于家没半点好处。”</p>

“诺!咱们接着说太行山之事。如果清缴盗匪顺利,我们就可以安全抵达黄河南岸。黄河南岸有一条崤函古道,古往今来一直是连接中原和关中的关键要道。”</p>

“秦及秦之前,修建在黄河南岸崤山山下的函谷关都是关中防御中原入侵的咽喉关隘。汉初以后,黄河之水下切,河道变窄,之前的河道变成了坦途,函谷关就失去了据守的意义,之后就荒废了。”</p>

“大汉就在黄河南岸的荒原上的山谷口营建了潼关,隋朝时又在汉潼关以东二十里修造了一处潼关。到了唐朝,黄河水又下切了,汉隋的潼关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唐朝就在黄河南岸边修建了第三处潼关,在黄河、渭水和洛水三江汇流处,地势险要,河水湍急,汛期时舟船难渡。”</p>

“此处潼关河对面是风陵渡,过了风陵渡就是中条山。目前潼关有三千伪齐军驻守,主要是向来往的行商收税,战力并不强。”</p>

潼关和函谷关赵龙吟是知道的,历史书上出现过太多次了。只是风陵渡这地怎么这么耳熟?赵龙吟看着地图李纲指着的那个点,苦苦思索在哪里听过。</p>

“小公爷!小公爷?”李纲见赵龙吟有些走神,连声唤他。</p>

“啊?怎么了?”</p>

“小公爷对此处可有什么疑虑?”</p>

“没有!没有!请老相公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