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休怪我不义(1 / 2)

 赵龙吟的船队到岳阳后,没有进入洞庭湖,他们的船长超过了朝廷的规定,贸然进入,肯定会被地方官兵拦截。</p>

他们在荆江口停船上岸,从陆路前往岳阳。快到老君山时,沿途破败的村庄开始多了起来。残垣断壁间偶有炊烟升起,无数衣衫褴褛,瘦骨如材的饥民蜷缩在茅屋屋檐下,衣不蔽体的孩童基本都是大头小身,腹胀如鼓,眼神呆滞。</p>

赵龙吟好久没看到这种场景了,顿时觉得刚才吃的那顿莲藕排骨汤加油爆河虾非常造孽。</p>

“官府不管他们么?这大冬天的,没吃没穿,容易死人的。”赵龙吟皱着眉问房志成道。</p>

房志成苦笑着说道:“太多了,顾不过来啊。”</p>

“岳帅平定杨幺之乱已经过去一年有余,怎么还有这么多饥民,朝廷没往这里调粮食?”</p>

“朝廷这几年连年征战,前方的军粮都供应不急,哪有粮食赈济这些灾民,没有加赋税就算是开恩了。”</p>

“一路看到那么田地多,那些大户种的粮食哪里去了?”</p>

“除了上缴朝廷的,其它的应该都卖了。”</p>

“他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些饥民在眼皮子底下饿死?”</p>

“他们看的死人多了,哪会在乎。”</p>

“我们没有往这里调粮食?”</p>

“已经调了五万担了,但洞庭湖周边有灾民有五十万左右,五万担不过是杯水车薪。这些人很多是渔民,本就没有田地,靠着打鱼换取粮食过活,杨幺之乱后,朝廷禁止三丈以上船只下水,但是有些地方的官员图省事,直接一刀切了,禁止任何船只下水,这些渔民就彻底失去了粮食来源。”</p>

“我们还能调多少粮食过来?”</p>

“不影响京西南路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还可以调二十万石,这是咱们储备粮的两成。”</p>

“那就调过来吧。”</p>

“调过来也只是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从长远来看,还是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p>

“让韩东和王干举赶紧过来,”赵龙吟狞笑道,“第一,要求所有地方立刻马上放开湖禁!第二,立即着手解决大户问题。他们既然不仁,那就休怪我赵龙吟不义!不把他们吃干抹净,对不起我这杀神的名头!”</p>

说完,赵龙吟走到一处茅草棚跟前,这户人家看上去人口较多,孩子都有五六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