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此时的晋国(1 / 2)

 周王郑二十六年。</p>

晋国,绛城,文宫。</p>

文宫是在晋文公死后,继位的国君晋侯欢和大臣们为了表彰文公的功绩所建立的,因为国库充实,在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搭成了基本框架。</p>

晋侯欢站立在宫殿的中央,手里拿着洁净的茅草在敬拜先君,之后的他按照周礼要再将茅草铺好,才能让祭祀的礼器放在茅草上。</p>

有士大夫的要事来报。</p>

左右的侍卫提醒,欢才撤去了香炉,放下茅草,接着对大殿行礼这才出去。</p>

欢是一个有仁德的君主,晋国的百姓都知道。</p>

在一代霸主晋文公薨后,欢接替了这个位置,还是采用了文公的官员大臣,和各派党系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p>

施行仁政,减收赋税;</p>

遵从郭偃之法,唯贤任举,国君不再保留土地,而是从土地中收取一定的赋税。</p>

欢在位的第一年,先轸出兵埋伏秦军,在崤山几乎全歼秦军,大胜的同时让秦国失去了和他较量的资本。</p>

秦国再想东进也需要考虑自身的分量,在短时间内都不能染指中原。</p>

“秦晋之好”也成为了过去式,虽然这本来就是国君之间利益的筹码。</p>

不过因为欢听信前君文公次妃怀嬴的求情,放走了视,术、丙三将;</p>

(春秋时期,诸侯正妻称夫人或元妃,庶妻称如夫人、次妃)</p>

也是因为这样的仁德,死去将士的怒火得不到熄灭,身为大将的先轸更是因为刚烈犯下了糊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