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探访圜土(1 / 2)

 姬昱带着鲁人前往城内关押犯者的牢狱之中。</p>

在马车上昱就闭目沉思,他在思考仁义与杀戮、生存与死去的意义。</p>

伯仁杀人是不正确的,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确实如此。</p>

可作为下属又或门客来说,为主人而杀人,这样又是正确的。</p>

对被杀者来说,这样又必然是不对的。</p>

那生命就当如此无视和不在意吗?就因为这是一个仁义与杀戮的时代?</p>

伯仁的行为是好还是坏,他在马车上一直反复思考,直到御者提醒他晋国的牢狱已经到了。</p>

牢狱只是口语的叫法,用作书写多用“圜”称。</p>

晋国的牢狱也是效仿周室所制。</p>

在牢狱的外门左侧有着嘉石,那是一种用于悔过的石头;要是有罪者犯事较小,如在街道上偷窃未遂,就绑着罪人坐在石头示众,并使其思善改过。</p>

不过大部分的犯罪分子并没有因此而改过自新,而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在示众放回去之后总是总带着情绪,犯罪心理也愈发强烈。</p>

这样的设施并不能够有效的解决犯罪问题。</p>

在门前还挂着一些漆牌,目的也是为了警醒民众。</p>

“若无授无节,则准圜土内之。”</p>

意思就是不守法就会给抓进去关住。</p>

而没有得到命令的人也不能进入牢狱之中,不然也一并相当于犯罪,有可能被直接关押进去。</p>

此时也只是杀人之事过去不久,还没有得到上面的指示,伯仁也就给关在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