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准备(2 / 2)

再随后,无数的汉语学堂紧随着刘虞的演讲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了。不同于之前的小打小闹和冷清,无数乌桓人积极主动地踊跃报名加入。不过两月,乌桓大半的适龄孩童皆是进入了学堂,袁术当初制定的指标超额数倍完成。

刘虞的办事效率所有人都不得不服,只能说他就是天生的演说家、引导者。陈宫甚至怀疑,当初他要是和公孙瓒没有闹翻,而是相互补足,北疆之患指不定还真能被解决、但只可惜,既生虞何生瓒。

现如今的乌桓可说是基本完全归附,至少在陈宫看来,已经被刘虞给忽悠瘸了。只要他们这边保持稳定,乌桓根本不会有任何想法。有想法的也都被刘虞的狂热粉给怼死了。

“乌桓如今已是我大楚的一部分,按照伯安公的这种效率,或许过个几年乌桓就彻底汉化了,就如陛下希望的那样。再过个十几年,估计乌桓就可以算是彻底消失了。这是我们大楚对于同化异族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和良好的开端,绝对不能废弃。因此,保险起见,尽管可能会被牵着鼻子走,我们也必须要将颜良的大军阻止在昌黎之外。”陈宫道。

“公台所言甚是!”孙策一脸兴奋的赞同道。

众人都对此言表示无视。孙策这厮就是典型的战斗狂,不打架不舒服,他才不管什么计谋不计谋,有仗打就好。

“对方如此安排恐有后手,为了保险起见,此次子龙你和伯符、维佑各率一万精骑前往,我再派遣一万步卒驻兵边境以防不测。”陈宫说道。

“可骑兵倾巢而出,如此一来我辽东就只剩下两万步卒,是不是有些危险?”步骘略带犹豫道。

“无妨,即使只有两万步卒,我也足以抵挡住十万大军一段时间,届时还有水军相助,绝对万无一失。”陈宫自信道。

为什么要将辽东武装到牙齿?不就是为了打造一个牢不可破的后方以解决后顾之忧,好尽量将兵力用于进攻嘛!若不是还有公孙度在三韩地区苟活,为了避免出现意外遭受两面夹击,陈宫真想只留下一万或八千步卒。有这样一个稳固的后方,派兵出击根本不需要畏首畏尾。

“末将领命!”平静的赵云和兴奋的孙策、张绣齐声道。

“此次兴兵还是以稳为主。北赵明面上不过派出两万精骑和颜良一员战将就敢攻伐我辽东定有蹊跷。其后或许还隐藏着北赵的其余将领和大军,你们一定要谨慎些。还有,南匈奴虽然不是什么强敌,但也不可忽视。不能让其成为打破平衡的那股力量,需得慎重对待。”陈宫叮嘱道。

“诺!”赵云三人点头道。

陈宫随后又看向贾穆:“维安,你且传信金陵,将此事告知陛下,并让兴霸率水军前来,随时准备接应。另外,让在赵国境内的线人活动起来,弄清楚赵军的动向。尤其是文丑高览等将,一定要重点打探,弄清他们的位置或去向。”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