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堂议后,府中的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各军在完成补充后分赴各州县驻地,他们不但承担着战斗训练,震慑地方的任务,还要配合地方打通环岛驿道。而琼州简直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本着‘先工作后生活’的原则,最先投入建设的是白沙水营,而海口迁津建港的工作也同时展开,同时还要建设、完善一系列的防御设施,以期尽早投入使用。
赵昺清楚的很,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现在要趁敌军北还无暇南顾的时机完成战争准备。而海南岛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冬春干旱,旱季自十一月至翌年四、五月,长达六至气个月。五至十月是雨季,其中以八、九月份降雨量最为充沛,时见暴雨出现,也常有台风侵袭。
而历史上入侵海南的战争,时间往往都会选择在旱季,因此必须在有限几个月的时间内基本完成防线的建设。如此一来,征募的民夫肯定是不足,而军队还要承担整训、警备任务,这样一来便产生了矛盾。几经商议,众官采纳了赵昺的建议——实施‘三三制’,就是三分之一的军队负责警备、三分之一的军队进行整训、三分之一的军队投入建设,每个月一轮换,全不耽误。
当然也有例外,那便是帅府军的教导队。他们承担着各军专业技术兵种和基层军官培训工作,每三个月举办一期,每期培训各类学员八百人,争取在年底完成指挥使以下所有军官的轮训和各兵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并在其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预备军官,以期在战争中发挥作用。而赵昺也要求对指挥使以上军官开办短训班,跟他们讲讲带兵之道,战略战术,提高领兵指挥能力……
赵昺除日常公务外,他的主要精力现在放在了摧锋军的重组和龟船的改造上。由于摧锋军的班底是宋军旧军,虽然有些战斗力,但难免沾染上军纪涣散、欺上瞒下,克扣军饷等等坏毛病。赵昺撤换掉摧锋军原统制马发,就是想隔断他们以旧军的联系。而新任统制陈任翁出身书香门第,年纪轻、有文化、有朝气,易于接受新事物。且其虽已出仕,但还没有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中打过滚,思想还比较单纯,争强好胜,又一心想为国为民做些事情,正可以利用他改变一军之风气。
而赵昺之所以选择摧锋军和勇敢军作为打造新军的班底,一则两军都有实战经验,基层军官配备比较完备,便于战斗力的形成;二则两军皆编有水军,虽日渐衰落,但百年积累底蕴深厚。可若是想将摧锋军打造成全军的标杆,还是必须下力气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