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诸事速决(2 / 2)

接下来几天,赵昺是忙得手抽筋,各省主官履职,开始提名和举荐次级官员。他们不仅要经过皇帝的审定,还要分批上殿答对,通过面试才能够得到正式任命。所以他不仅问的口感舌燥,还签阅了上百份的任命诏书,手怎能不抽筋。

当然这次调整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帅府系’,很多人进入朝廷中枢部门,或是成为封疆大吏。当然这也是对他们十余年来忠心耿耿追随赵昺及立下功勋的褒奖,而同时旧行朝的官员大部分被致仕,或是调整到非核心部门,甚至赋闲休养。

不管怎么说,现在赵昺的亲信已经进入朝廷高层,掌控了中、下层,外朝已经基本能够做到政令通达。对于内廷的调整,他准备延后至新年之后,一个因为与几个执宰在相关问题上尚有分歧。这无关于忠心,而是两个阶级的‘斗争’,大家都想为各自的阶层争取利益,不希望出现一个可与外朝分庭抗礼的内廷……

腊月初十,赵昺的祭祀之旅开启,在过去这可以称之为皇帝和宗室们的狂欢节。他们虽然出身高贵,地位崇高,但是也很可怜,没有诏令是不能离开京城半步,而皇帝也差不多,一年到头出宫的机会都不多,等于被软禁在城中。每年一般只有年终祭陵才可以出城在附近溜达一圈,这对于他们算的上是难得一次放风。

但是对于在外野惯了的赵昺,定多算是一次郊游,且是十分辛苦的活儿,从心里说还是不大情愿的。不过今年发生的大事太多了,收复两淮、夺取南京,要回川蜀,自己还添了孩子,这些事情都得跟列祖列宗们念叨念叨,让他们一起高兴的同时,也求得他们保佑。

因为今年的祭典规模大,因而出动的人马比之往年也要多,护驾的除亲卫旅一个团,还有护军骑兵旅两个团及第五旅。且此次出行没有如前次乘船,而是从陆路前往绍兴陵区。伴驾的除了行将致仕的五位老臣,礼部及相关寺监人员,共计三万余人。

参与祭陵的人都很兴奋,这不仅是因为皇帝会照例赏赐金帛等物,也是一种荣耀,毕竟这是国家最大的祭典之一。而几个老臣同样如此,在行将致仕的时候,还有机会主持祭陵大典,也是皇帝对他们为朝廷做出贡献的肯定,可以为自己一生宦海画上一个圆满的结局。

不过这些对于赵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第一天出发后,刚出城不过十里就到达行宫休息。而按照规定的行程一日三十里,然后入驻下一个行宫,接受当地官员觐见,然后第二天依然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结束。简直是再无聊不过了,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出城透透气,不必每天陷在文牍之中。

行不过两日,赵昺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车行如牛,走了半天还没有十里地,这让习惯于行军快马加鞭的他来说与浪费生命无异。但是规矩如此,行程也是计划好的,每日行到哪里,住在哪里,吃什么,见什么人,都已吩咐下去,他若是加以改变,底下就乱了套。

好在赵昺此次出行,出了城就换下华而不实的骆车,转乘四轮马车。他的御车车体宽大,可坐可卧,还点着炭炉,要舒服、自由的多。行到第三天,李三娘也放弃了骆车,移步御车上了,接着章屏、王妤也挤上来,只有皇后吴曦还坚持乘坐即颠簸,又漏风的骆车。

祭陵之行对于赵昺来说很平常,但对于几位后妃来说却是难得的出宫机会,因而皆想跟着出来。皇后作为国母,没有不可推卸之事,当然必定要去。但是临近年底,宫中也有一应事务需要有人主持,于是就留下皇贵妃陈淑,其他几个人都随行伴驾。

赵昺将车帘撩开一条缝向后看去,吴曦的骆车在后随行,显得是那么孤寂。

平息伏阙上疏之事后,他训斥了吴曦和陈淑二人。陈家反应迅速立刻上书请罪,请求责罚,并严惩参与此事的子弟,将其遣送回乡,严加看管思过。而吴家却反应迟缓,虽说也上书请罪,但多有自辩之词,为自家开脱,忙着甩锅,对于参与者只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在他看来很是缺乏诚意,也让他很是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