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必自谦了!”邓光荐却是冷哼了声,却又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道,“当年诸葛孔明隐居于隆中,汉昭烈帝三顾茅庐向其问计,作《隆中对》,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建安二十四年,昭烈帝攻取汉中,远在荆州的武圣关羽立即北伐,策动襄樊战役,可惜败亡。而今陛下却可实现当初武侯的构想,也算以慰先贤了!”
“先生过誉了,朕实在汗颜!”赵昺听了却是不敢当,向众人拱手道。
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里,给刘备提出谋取关中,以此控天下的战略规划。按照战略构想,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应该更进一步,攻取关中。而关羽应该夺取南阳盆地。若实现则关中与荆州两个战区就可以靠武关打通联系,这样蜀国两支大军就能够互通声气,便互相援助,不至于一方孤立无援。
刘备攻取汉中,远在荆州的关羽立即北伐,策动襄樊战役。而后来关羽败亡,被迫走了麦城,事实上也是因为孤军为强敌所困,远在汉中的刘备救援不及之故。可关羽北伐失败,也导致诸葛亮定下的战略规划彻底破产,蜀国实际上从这时起就已经输掉了谋夺天下的本钱了。
“陛下谋略不输武侯,恢复川蜀后就谋夺了关中,当时看似无意,实则已经为今日的形势奠定了胜局。在出兵武关之时,可自汉中同时趁汪氏后方兵力空虚之际取了陇南和陇西之地。其没了根基,长安又不可得,便是进退不能,再无作为了!”江璆捋须笑笑,为皇帝打圆场道。
皇帝自幼受教于应节严、邓光荐和自己三人,但其与应节严最为亲密和敬重,可谓恭顺;对自己则是多了尊重,少了畏惧,常常是一言不合便会争辩;唯独对邓光荐是敬畏有加,无论其对错从不敢争辩,见了其恨不得绕着走,至今仍以先生称呼,少有直呼其官职的时候。
“陛下,三路动兵围剿汪氏,收复关中。当下第七军驻扎在南阳,可即刻调动出武关进军长安;驻扎于汉中的第十军也能在接令后出散关,攻击陇州;可山西兵力匮乏,御前护军已经规建,只有骑一师在太原,而其一旦离开,山西则失去弹压,唯恐生乱啊!”江钲这时言道。
“嗯,山西乃是蒙元权贵和汉侯聚集之地,对我朝敌意甚深,虽已归降,却仍有心怀不轨者,一旦我朝兵马尽皆离开,失去弹压便会蠢蠢欲动。是否自山西进兵,陛下还要多加考量!”陆秀夫听了面色凝重地道。
“当前大都城已经被围困,外围州县尽被收复,形势尽在我朝,朕以为可从围城诸部中抽调部队前往山西镇守,并支援骑一师作战!”赵昺言道。
有人要问,既然函谷关和潼关乃是天下极险,易守难攻,为此才选择出散关和武关破敌,赵昺为何又要坚持要走此路线呢?其实崤函虽险,却是仍有破绽的。
在黄河北岸的几字形拐弯处,流经山西处有一个蒲坂。这里黄河流速变缓,易于渡河。古代从中原地区攻取关中,一般难以正面攻破函谷关-潼关防线。所以一般会选择迂回攻击。路线有两个,除了东南方向的武关,另一个就是西北方的蒲坂了。
对蒲坂大家可能不知,但是提及《神雕侠侣》中的风陵渡便知了,此渡正是蒲坂最大的渡口。而大家发生于此最熟悉的战事,也许当属三国时期曹操攻取关中之战了。当时马超韩遂占据关中,起兵反抗曹操。前者凭借崤函之险,打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正面对敌吃了大亏的曹操决定绕路,分出一军北渡黄河,然后西渡蒲坂,抄了马超的后路,大破关中诸军。
毕竟崤函之险所守卫的,无非是关中平原。而关中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敌人只要到了这里,就能让守军军心涣散,失去斗志。因为他们要守卫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后世攻取关中之军,一般也都选此路线。
赵昺坚持仍从此方向进攻想先汪氏一步抢占长安,而当前这条路线是最短的,如此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为后续入关中的部队争取时间,并赢得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