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工作,其实也是一个解题的过程,回答的是一个叫“七何”的问题,即“何人在何时于何地采用何种方式对何人实施了何种行为造成了何种后果”。
著名侦查学家艾德蒙洛卡德在《犯罪侦查学教程》提出物质交换原理,又称为“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
该理论认为,犯罪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物质交换的过程,作案人作为一个物质实体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总是跟各种各样的物质实体发生接触和互换关系;因此,犯罪案件中物质交换是广泛存在的,是犯罪行为的共生体,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名侦探柯南》、《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主人公在推理过程中大量使用演绎逻辑,其实内驱力便是源于“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通过发现、记录、检查、分析物质之间交换的性质与范围,就可以把犯罪行为人于特定的时间、地点、证据和受害人联系起来;发现交换的物质可以解释两种特定物体之间发生了接触;而对物质交换过程的反推,还可以与特定的行为联系起来。
所以,无论是柯南还是福尔摩斯考虑的主旨自始至终都是“行为人在现场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对特定的人员和物品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以致于形成了这样的现场状况?”
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微量物证也可以被发现和识别开来,比如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应用,使得肉眼难于观察到的毛发纤维、爆炸残留物粉尘、玻璃纤维等微量物证得以被发现,而同位素检验技术的应用又可以使看起来色泽都一样的两份鞋底土壤能够被鉴别出来以证明该人到过的区域。
电影《唐人街探案》第二部中,就是通过分析现场的同位素,找到了不该出现的糖分,从而让警方将罪犯出没的地方锁定在糖厂。
“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所衍生出来的现场勘查、现场分析、现场重建等工作虽然能够证明“发生了什么”和“怎样发生的”但无法很直接的说明“为什么会发生”及“犯罪行为人是谁”的问题,后面的问题,很多时候就要靠犯罪心理画像来回答了。
连环杀人案的问题就出在现场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哪怕是一丝不该出现在现场的物品,这就导致交换理论失效。而罪犯心理侧写比较模糊,只能从受害者的尸体身上判断是力量极大这么一个显著的特点。
破案最关键的是证据,证据的缺失,让整个侦破陷入困境。
重案组里愁云惨淡,自媒体则是唯恐天下不乱,各种民间“大神”纷纷站出来蹭热点,给出自己的推测,导致大量群众恐慌,甚至让开发区工厂的女工缺勤数量达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数字。
“再不破案,局里就打算向部里求援了。”刑侦大队的队长头疼地揉着太阳穴。
重案组组长诉苦道:“不是我们不努力,实在是罪犯太过于小心谨慎!”
“我已经让法医实验室把现场的样本发到各个大学的实验室帮忙化验,希望短期能够获得突破。”
大量的样本分析,需要时间和足够的机器、实验人员。也就是沪城大学数量庞大,拥有不少昂贵的设备,否则这样的笨办法都没法操作。
队长叹了口气:“舆论是一把双刃剑,不知道是让凶手投鼠忌器,还是让他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为了大众的目光而顶风作案!”
旁边的副局长一脸苦笑:“已经让媒体尽量模糊报道,可不少自媒体为了流量把案发现场传上网,删都删不完,这块我们是鞭长莫及啊。”
重案组组长:“从现场的分析来看,公众的关注只会让凶手更猖獗,我们要做好随时出现下一个受害者的准备。”
队长
“局长,实在不行,只能抛诱饵了。”队长为难地说道。
一直沉默的局长思索一会,点了点头。
“征求一下她的意见,充分尊重她的想法,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局长停顿了一下,“把案情通报给国安,他们说不定会有些别样的看法。”
“他们还管这个?”刑侦大队队长不解地问道。
局长没有细说:“他们的管辖范围可不止是写出来的那些。”
……
下班时分,喧嚣的厂区,轰鸣的机器逐渐停歇下来。
道路上很快就被灰色的人群挤满。
不用再面对冷冰冰的机器,工人们彼此交谈说笑着。只是和平时想必,女工人们似乎情绪颇为沉闷。
“小婕你看了连环案件了吗?”年轻的女工人问道。
“我看了那些图片,好可怕啊,也不知道是谁那么残忍。”
“听说是专挑年轻漂亮的女工人下手,到现在还没有抓到人呢。”
“大家都小心些,夜里就不要单独出门。待在家里面,一定要锁好门窗。”年长些的大姐劝说道。
“……”
工装穿着的秦晓寒压了压帽檐,混迹在女工中间,不想被其她工人认出是个新人。
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女工人多,流动性也大,秦晓寒不要太张扬,旁人不会怀疑她卧底的身份。
只是能不能骗到隐藏在暗处的凶手,就要看运气了。
走在路上,秦晓寒的眼睛不断扫视着身边的人群,试图找出神情怪异或者有奇怪举动的目标。可惜眼睛都看酸涩了,也没有找到有价值的人。
在路上晃悠了一阵,买了个手抓饼填了填肚子,秦晓寒通过无线耳机向指挥部汇报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
指挥部也没打算诱饵能一下把大鱼钓出来,指示秦晓寒前往给她安排的宿舍。
参考了前几起案子周围的环境,宿舍就在一幢旧居民楼,相对僻远。
人群逐渐稀疏,不少人都去了附近的饭点,还有的回家装扮漂亮,到市区玩乐。
秦晓寒悠悠地走着,尽量延长曝光时间,希望凶手能够注意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