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家有家规(2 / 2)

问宋 寻香帅 4186 字 2019-11-02

聂云虽然是个21的军人对企业管理这些比较外行,但没吃过猪肉总归见过猪跑路,他脑子里的见识哪是朱贲这些人能比的。不管是厘定工资、确定赏罚奖金,还是任命不同级别不同分工的管理层‘干部’,乃至资金的分配与运用,全是聂云一个人做主划定细则。朱贲所能做的,一是掏钱,二是告诉聂云哪个兄弟有什么特点,谁比较善长做哪些事情。

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兄弟俩窝在房里没出门。煞费了一番苦心,总算将创建“家族企业”的纲领理出个大概。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些条款,聂云还听取了母亲张氏的一些意见。比如该给这些兄弟们定多少工资才够花才合理,最后确定为每月三贯钱,另外还有两贯钱的‘绩效工资’。谁要是在这一个月内干得好没犯错,这两贯钱就可以拿到手。细则中的诸项规矩,谁要是违反了哪一项,就得一项项的扣下来。

每月五贯,差不多是大宋一个禁军募兵的月薪了,养家糊口全没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张氏只用这简短几字给了个评价。

朱贲却是有点诧异:“三哥,我怎么听着这里面一些规矩,像是军队的军令?比如不许兄弟内哄打架闹事,违者扣钱一贯;不许偷盗,不许欺压乡邻……守了这些规矩,咱们岂不是连泼皮都没得做了?”

聂云哈哈的笑:“那你说,做泼皮和做有钱人,哪个比较有前途?”

朱贲也哈哈的大笑:“自然是有钱人!行,三哥你说咋办就咋办吧。应了干娘那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后有了规矩约束,众家兄弟办起事来也会齐心协力。”

“这就对了。”

第二天,按照以往的规矩,一些零散的盐枭散户都来轩辕村领青盐私货了。其实这些人也就是本村或是附近村子的庄家汉,卖些私盐赚差价补贴家用。八十文一斤的上好青盐,卖到百姓人家至少可以卖一百文,这远比一百七十文一斤的官卖解盐要物美价廉,自然大受欢迎不愁销路。

二十几石盐,转眼被领去一空,收到的全是实打实的银钱。聂云和朱贲把这些钱按照以往的规矩分给了众闲汉,然后朱贲就宣布了新规矩。

初时众闲汉们全是纳闷不解:这是折腾些什么玩艺儿?不要大家凑钱了,反倒由东家支付工资?

经过聂云和朱贲的一番解释说明,众闲汉又都欢呼雀跃起来,表示强烈的拥戴。

原本“绝对平均”的分钱法,本来就有些人不乐意,现在大家一起做事拿工钱不用掏本钱了,自然是愿意。毕竟这些闲汉都不是什么富人,更没有谁有什么经济眼光想到去“集股”。他们只知道,今后可算是有一份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了,现今这般混沌乱世人人求安生立命而不可得,主动找上头来的好事,谁不愿意?

再加上赏罚的规矩也定得清楚,大家也都各自信服。以往出力办事的人心中自然喜乐,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收入挂上了钩;那些平常偷懒懈怠又爱惹事的角色则是有了危机感,这万一没干好事儿就得扣工钱,以后可由不得胡来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聂云这头一把火算是烧得旺了。活动资金全在手上又有完全的自主权,聂云先给每人预发了半个月的工钱,剩下的工钱和奖金月底再进行结算。众闲汉当然各自欢喜,对聂云这个新东家也多了几分信服和感激。

改革了“体制”,定下了规矩,又收买了人心。聂云这个新上台的CEO似乎干得还算不错。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拿出点成绩——带着大家赚钱了!

于是三天后,改头换面的轩辕村行马商队,载着最后的一批茶绢,顶着星夜浩浩荡荡的朝黄河坡头渡出发了。为了以防万一,大家都带上了兵刃。朱贲上次在战场死人堆上搜来的兵器,也都纷纷亮了相。

这一次,聂云决定和大家一起过黄河,亲自到西夏国的会市里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