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百姓借钱?”
杨浩的话让一众大臣们有些发懵,不知道这又是什么操作。
在他们的印象里,百姓只有向统治者交钱纳粮的份,直接强征税收就行,这借钱一事却是听都没听说过。
杨浩道:“不错,就是借钱借粮,十一税乃国之根本,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善动分毫,今年看来是个好年头,百姓家中虽然会有不少存粮,但那些都是百姓应得之物,国家有点困难就从百姓身上拔一层皮,与畜牲何异。
我的想法是,向百姓们说一下大齐如今的难处,凡是向朝廷捐献钱粮之人,都会登记在册,捐献钱粮之人大齐会给一定补偿。
至于补偿之物为何,吾这里有几个想法。
其一,以地换粮。
其二,捐献钱粮之家,可从后代中指定一人,讲来的科举考试中,酌情加分。
其三,如有人将来从事买卖活动,可减免半成赋税。
其四,三年之后,加倍返还百姓所借之钱粮。
以上只是草案,具体的事宜诸位臣工商议之后,看那些可行那些不可行,有补充的也可以提出来。
”
大臣们都沉默了,杨浩既然如此说,那就证明此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杨浩制定的规则下去完善从民间借钱这件事。
杨浩的内心其实是想弄出来一个类似于国债的东西出来,不过他觉得这个时候弄这种超前的东西出来,并不适合齐国如今的情况。
而想要将这些工程推行下去,派出了加派赋税的选项,他也只剩下借钱这一种选项了。
在不强制使用暴力手段胁迫的情况下,能否借到钱,这就要看大齐在百姓中的信用与威严如何了。
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很丢面子的事情,杨浩其实也在赌,如果百姓能积极踊跃的捐钱捐物,那就说明大齐军民上下一心共渡难关,百姓已经有了爱国主义的意识。
反之,那就说明他必须要想办法强制的推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根本上净化这些不知好歹的原始人。
大臣们相互讨论着,大多都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看待杨浩提出的这项政策。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大臣们的见识虽然远不如杨浩,但在讨论的过程中,还是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弥补了杨浩的不足。
对此,杨浩很是欣慰,凡事亲力亲为,对自身的精力消耗是大的。
这些大臣们,能有所成长,这能让他的压力缓解许多,最起码不会让这个朝会成为自己的一言堂,这样的朝廷是不正常的,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不过好在,现在看起来,运行了数年的中央集权制度,效果还算不错。
朝会从清晨开始,一直到了太阳落山才宣布退朝。
这一天的信息量实在太大,很多大臣出了王宫大殿之后,都觉得天旋地转,老眼昏花一般。
“卫尚书请留步!”
正要坐车离开的卫,忽然听到有人叫自己,愣了一下,回头看去,见到是吏部尚书寅正朝自己这边走来。
“寅尚书唤某不知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