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杨浩看着来自莘县送来的公文,眉头皱成了川字。
莘县半月前遭受了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齐国防住了洪水的侵袭,却防不住凶猛的冰雹。
根据莘县县令的汇报,近半的村镇处在受灾的范围之内,波及人口将近数万人,初步估计整个县城的农业损失达到了五成以上,这场灾难将导致今年许多家庭颗粒无收。
这是齐国建国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为此,杨浩紧急召开朝会,商讨救灾赈济之事。
这个年代救灾比后世要困难无数倍,虽然只是一个县,灾民只有数万人,但救灾的难度比后世一个城市还要困难。
想要将赈灾的粮草运到灾区,路上的损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以齐国目前的积蓄,想要做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说伤筋动骨,并不比打一场打仗轻松多少。
不过,这灾杨浩必须要救,若是不救,将会极大的损害朝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
如今的齐国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暗地里并不太平,一些有野心的家伙们总想弄出些动静,颠覆自己的统治。
若是让他们借着这个机会扯起大旗造反,评判的花费将会更多,而且也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杨浩决不允许此事发生。
在这个前提之下,朝会召开的极快,反对救灾的声音根本不敢发出来。
官员们此时能做的就是,配合杨浩全力完成救灾的计划。
现在距离冬天还有几个月的时间,齐国必须敢在冬天到来之前,将全部的物资送到灾区,这样才能保证灾民能够度过难熬的冬天。
虽然齐国应对灾难的反应还算迅速,如果一切顺利,齐国只是耗费了些钱财而已。
但杨浩依旧十分不爽,在自己准备干掉苗人的关键时刻,这贼老天居然给自己上眼药。
愤怒归愤怒,杨浩还是保持了足够的理智。
这件事也给他提了个醒,随着国土面积的增加,将来遇到的自然灾害绝对会更多。
冰雹只能算是小灾难,旱灾蝗灾才是能让一个王朝闻之色变头等凶物。
这个时代虽然雨水充沛,发生旱灾的可能很小,可是一旦发生,那将是能够威胁齐国根基的可怕事件。
杨浩不得不未雨绸缪。
引水灌溉,精耕细作,有着完善种植条件的土地,只占据了齐国不到五成的耕地,其余的依旧在靠天吃饭,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可以说是低得可怜。
杨浩也想让全部的农业都变成水浇地,但这个想法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他只能从其他的方向寻找突破口,提升齐国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他想到的办法有几个,其一便是加快齐国道路的修建,只要有了通畅的道路,遇到灾害时,朝廷也能迅速的做出反应。
其二,便是寻找高产,耐旱的农作物,改变齐国对谷物的依赖性质。
而这也更加坚定了杨浩想要吞并苗人势力的决心。
因为南方和北方不同,很少遇到干旱的情况,而且南方是水稻的主产地,结合自己对水稻的了解,只要征服了南方,进行水稻的推广种植,将会极大的改善齐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