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就这么说定了(2 / 2)

杜清和连忙阻拦道:“别啊,爸,妈,这都刚刚弄起来,都没弄好,你们回去也没什么好看的。等弄好了,我给你们一个惊喜,好不好?”

“什么惊喜不惊喜啊,我还不知道你?老家那房子,你也拿来做贡献了对吧?”

真的是知子莫若母啊,杜母一语中的。

杜清和说道:“这不是为了节省开支嘛……再说了,老家在那也是没人住,这房子久了没人住会……”

“行了行了,那房子有好多东西都是很贵重的。我们回去瞧一眼,就这么说定了。”

杜母当即决定了,杜清和也无话可说。

其实啊,杜清和早就看明白了,这是杜母想回去享受一番别人崇敬的眼光了,俗称装13。没办法,这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秦末的时候项羽都说了,“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败了不求上进的项羽,迫使项羽乌江自刎。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装13有风险,装13需谨慎。

杜母想回老家装13,过一把老板的瘾头,杜清和能理解,但是……好吧,老妈想做的事,儿子能不答应吗?

“要不我陪你们……”

杜清和提了个建议,他还真的怕他那百十来个员工,不买他父母的账。也是,他们的老板是杜清和,怎么会对杜清和的老爸老妈也好像对老板一样呢?再说了,村民是一种很奇怪的群体,单个的时候,比谁都怂。但是在村里,带头闹事的时候,比谁都厉害。这叫什么?裹挟。古代那些煽动农民造反的,就是这样裹挟的,所以往往都是乌合之众,打胜仗还行,打败仗跑得比谁都快。所以在村里,特别是在生态农业园中,都是村民组成的员工,能理会杜父杜母才怪了。

可惜,杜父杜母并不接受他的建议。

“你啊,好好陪着莹莹,去玩去。我们就是太久没回老家了,想回去看看。再说了,都中秋了,你这做老板的,也不打算弄点福利给他们?”

杜父提醒了一句,杜清和有点没想到。

是啊,他都是老板了,是该发点福利了。

“行吧,那我准备一些月饼,再帮你们叫一辆滴滴,你给他们送过去吧。”杜清和算好了,如果叫一辆七座小面包车的话,应该是可以放得下的。不过,现在月饼太贵了,一盒都要百多块钱,杜清和还真的有点疼。也不是说舍不得,就是觉得月饼太过暴利了,明明成本摊薄下来就一个月饼五块钱,一盒月饼二十块钱的事,他们居然敢卖一百多块。好吧,他们的渠道商是要赚,可这也太狠了吧,五倍的利润啊!

“行,听你的。”

杜母觉得回村发月饼,这更能装13的,这简直是最好的刷知名度时间啊!利益在手,谁敢不从?

杨琇莹在一旁看着,也没怎么说话。

很快,一顿饭吃完了,杜母难得不用杜清和洗碗,赶他会房间和杨琇莹呆着,自己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刷碗。这时候,杜父笑嘻嘻地走了过来:“成了,这小两口在说悄悄话呢,我都听不清……”

杜母小声斥道:“你少做点听墙根的事,人家孩子有**的。他们说什么了?”

“我就听清了什么惊喜,好像跟老家有关的。”杜父想了想,“等周末回去就知道了。不过,你说咱们儿子有这么多钱,干嘛不先买房子结婚,反而要去弄什么生态农业园啊?而且,那个莹莹还支持。难道说,他们不打算结婚吗?”

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