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藏友(2 / 2)

“三天两头的,唉,有钱人就是好。”

“好了,你们在说啥呢,赶紧站好。你们的工资也不低啊,在潘州,哪里有一个月三千多四千的保安干?”

……

一辆宝马740停了下来,一个穿着唐装的中年人带着一个木箱子,走向了崔老的房子。

崔老已经在房子旁边等着了,“小陈!”

“崔老!”

要是杜清和在这,肯定会感慨潘州真小,来人正是明湖商场董事长陈正。

“我带来了一个建窑茶盏,您老给断断代?”

“行!”崔老爽快地说道,“不过我都是随口一说的,别当真就成!”这是藏友之间的规矩了,就算是假的,也只能说自己看不好,拿不准。其实崔老有水平吗?还真的有,他曾经拜了一位鉴赏专家为师,精研过瓷器,在这帮藏友里面水平算是很高的,一般都打眼不了。

最关键的是,崔老的断代,还是准的。

不敢说铁口直断,但也差不离了。这在鉴赏瓷器,甚至买卖古董的时候最为重要了。毕竟有些仿制大师,是真的用古法烧制,然后精心做旧的,看起来和真的一模一样,不,比真的还真。这时候,就需要凭着经验,一点一点推敲了。

在古董行当里,有种说法叫做,一个拿不准,就很可能是假的。就算是,但凡有一处真得不够,那你直接不买,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要想辨别是不是古董瓷器,摔碎了看瓷器断面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新烧的瓷器,肯定会很密实,因为这是时间所来不及演化的缘故;而老瓷器的断面,则是呈米粉状的,有缝隙,又有细颗粒状,多有杂质、渣点、气孔等瑕疵。老手一眼就看出来了,只是买瓷器没法把别人的瓷器砸了,就看断面吧?

古董的行当水太深,要是没有师傅带着,真的打眼几十次,都未必能淘到一件真品。

藏友们陆陆续续到了,都是本地一些颇有名望的人。

没办法,一般人也玩不起这个古董。最次最次的一件瓷器,估计都要几百上千块钱,要是打眼了,这就血本无归了。普通人,哪里舍得啊,自然不会涉足古玩行当了。有一种况就另当别论——家传古董,这是很幸运的事了。

还有一些人,知道自己的钱不多,所以收集的都是古玩钱币,以量取胜。

还真别说,古玩钱币因为铸币量大,真货也多。只要懂得辨别包浆,淘到几枚古币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些钱币留着,也是会慢慢增值的。别说古币了,就算是前面几人名币,也不是一样有很高的价值?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除了收藏这些个以外,还有什么集邮啊,集纪念币啊,集小人书啊……林林总总,实在太多。藏友的兴趣,也是捉摸不定的。

屋子里,分主宾坐下。

拿眼一看,这藏友还真不少,居然有十二个人的模样,一个个看起来都是家不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