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这年头猪肉价都翻几倍了(2 / 2)

可以说,哪怕是同样的粉丝也好,米粉也罢,甚至滇省的米线,以及眼前的尖米丸,放在不同的汤底之下,就是不一样的小吃了。

大名鼎鼎的螺蛳粉,里面的汤底是田螺汤。而过桥米线,汤底是浓鸡汤。而粤省人吃的陈村粉,如果是汤粉,大部分是猪骨汤做汤底。要是换做北方的朋友,可能就算羊骨汤,或者是牛骨汤了。

但是你想啊,这桂省的米粉,要是放在猪骨汤里面煮,还能是螺蛳粉吗?

米线的汤底换成了羊骨汤,这还是过桥米线吗?

所以说,汤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陈正见杜清和有兴趣,叫了两碗“尖米丸”,很快,老板就上菜了。

“杜老弟,你是做厨师的,尝尝看,是什么汤底?还有,这‘尖米丸’你觉得好不好吃?”

陈正带着考较的语气问道,倒是想看看杜清和出糗。

因为陈正知道,这“尖米丸”的辅料有很多,特别是海鲜多,比如有鱿鱼、墨鱼脯、虾仁等等,还滴入了鱼露,撒了胡椒粉,倒是有点像豫省的胡辣汤。当然了,粤省人不像豫省人,这胡椒粉放得很讲究,也就一点点调味而已,绝不会喧宾夺主抢占风头。所以,吃起来海鲜味道会很重,而胡椒粉的味道,却能盖住原先汤底的味道。

但是,这根本难不倒杜清和。

哪怕这汤底一点猪骨头都没有,可杜清和还是一口喝出来了。因为这汤底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海鲜的层次在上面,与汤底并不相融,倒像是点缀一样。唯独那胡椒粉很棘手,但是麻辣过后,杜清和尝出来了,这是猪骨汤底,还是原味的那种。

很多人烹煮汤底,喜欢加调味料。

杜清和知道,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做法。因为加了调味料之后,这样的汤底再去煮粉、煮面,都是会影响以后的口感、味道的。唯有用原味汤,才能衬托出食物本身有的味道。哪怕是后面再加调味料,也会更加鲜美。

“是猪骨汤吧。”杜清和笑道。

“果然是大厨啊,我第一次吃还以为是海鲜汤底……不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陈正很有兴趣地问道。

杜清和无奈了:“厨房就在那里,我有鼻子,能闻得到……”

“……”

陈正觉得老大没趣,他还以为杜清和能这么厉害,一尝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好吧,陈正把杜清和当成美食家了。事实上,美食家也不敢拍胸脯说,每一样食物,他吃一口就知道是什么,这基本上不太可能的。

不过,杜清和觉得也还不错了,小吃来说能打个七十分左右。毕竟是做工不够讲究,但胜在味道纯正。尖米丸很弹脆,加上众多辅料,确实是一大特色。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