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这药方?!(2 / 2)

熬过了动物实验,这才是最艰难的一步。

因为,终于到临床实验了。

临床实验就是人体实验,分三期。第一期是20到100例,正常人,主要进行安全性评价。第二期是100到300例,病人,主要进行有效性评价。第三期是300到5000例,病人,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评价。

这一步,需要多少钱呢?

看不同的病情,要是大病的药物,非得要个几十亿不可。

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大病的药都那么贵了。不卖那么贵,人家药品商人收不回成本啊!要是收不回成本,谁继续研发药物?

人血馒头,你可以这么理解。但是,药品开发就算这么一个过程,你只能遵守,或者退场。玩不起就只能退出了,药物开发,真的不是普通人的游戏,而是资本的游戏。没有资本,根本玩不转。

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中药都还是“藏在深山无人知”,就是这个原因了。没人去研究啊!或者说,研究了,却得不到什么东西,就放弃了。在科研界,这个事情再正常不过了。大海捞针,能捞到那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运气。

张青对中药有了解,却对科研没了解,所以他知道这药方大概的药效,却一时间没看出来这里面的奥妙。

事实上,也没什么奥妙。

真正的奥妙,在杜清和手中。

确切的说,是杜清和的灵气在起作用。

来到镇上,杜清和找到了中药房,把药方递过去。

“哟,这不是小杜吗?”

抓药的大姐,是认识杜清和的。怎么认识的?小时候,杜清和的爷爷就带着他到镇上了,这大姐还是抱过他的。这么说吧,杜清和就差在她身上撒尿了。

“韩姐,这不是给这位阿伯看病嘛!我爷爷留下了一张偏方,给他试试看。”杜清和半真半假的说道。

这个韩姐也不虞有他,因为杜清和的爷爷算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也是有两把刷子的。长久以往的,大家都信得过了。杜清和说有偏方,韩姐也就没追究什么了。药剂师其实也懂药方的,什么药不能多,她们很清楚。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