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队花了近一个月,回到了萨尔达尼亚海湾附近。在那里,他们自行搭建了一个兵营,便自己将自己封闭在里面了,任何人都不允许随便进入。同时一直停靠在萨尔达尼亚海湾的高速交通船也迅速离开海湾北上。
另一方面,在印度,东印度公司终于召开了扩大会议,讨论南非的局势问题,相比南非,其实在印度的英国人对于欧洲的局势反而了解得更多一些,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土耳其那边得到欧洲大陆上的消息。如今法国人在整个欧洲都建立了一套有线电报系统,组织了一个跨国的有线电报联盟,甚至就连彼得堡和伊斯坦布尔都有了电报局。
当然从土耳其那边传过来的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很多在印度的英国人也不敢完全相信,但是局势不利这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尤其是北大西洋海战的消息传来之后,在印度的英国人更是相当紧张,他们都知道,如果英国人在战争中失败,那他们就不要想还能保得住印度。
普瑞玛总督觉得,东印度公司的那帮子家伙,出于为了保住印度的考虑,肯定会愿意接收更多的可靠的英国人的。但是东印度公司的家伙们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觉得,开普敦的那点人就算都过来了,就能改变基本的力量对比吗?如果在欧洲,最终是法国人获胜了,那么法国人打过来,多了开普敦的那点人手,他们就能守得住印度?这完全就是在做梦嘛。
所以,印度的前途如何,关键还的看欧洲的战争的结果。如果欧洲那边赢了,那东印度公司根本不需要让开普敦的英国人跑到这里来。要是欧洲那边输了,那么东印度公司的诸公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呢?当然是趁着法国人还没打过来之前,赶紧在印度死命的刮一把地皮,临走前最后抢一把,然后呢,地位低一点,钱少一点的英国人,便带上这些搜刮来的细软,跑到其他地方,比如说澳大利亚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去。至于低位更高一些的人,他们搜刮到的钱更多,而且他们的门路也更多,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某些渠道,可以赶在法国人打过来之前,将搜刮来的钱,抢先存进罗马银行。然后他们再换个名字,在奥地利,或者德意志诸邦买一个身份,然后再大摇大摆的到巴黎来,并且并且从此过上幸福的,(财政上)完全自由的生活。
既然如此,那还要让开普敦的那些家伙们过来干啥?让他们过来分钱?
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东印度公司的反应速度自然就可想而知了,总之就是,普瑞玛总督派来的代表被东印度公司的家伙们像皮球一样从这个各部门踢到那个部门,又从那个部门踢到这个部门,总而言之,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都有一条线路图,而这套线路图都将“下一步”的标志指向另外的一个部门。
也不知道后世写出《城堡》的卡夫卡,是不是干过类似的跑公文的事情。不过,如果能把这本穿越过来,给乔森少校看看的话,他一定会觉得自己完完全全的就是书里面的那个“K”。
他依照东印度公司的那些家伙给出的路线图,像一条傻狗一样的疯跑。他先是被公司那边告知,这件事情,必须由印度总督明托伯爵吉尔伯特·艾略特-默里-基宁蒙德先生提出要求,公司方面才能执行。
“啊,我的朋友,你知道,如今在处理一些而政治问题的时候,公司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像这样的事情,没有艾略特总督的批准,那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他就被一脚从印度西边的孟买,踢到了印度东边的加尔各答。然后呢?
“我的朋友,你知道,我们并没有做出决定的权力,您知道,根据1784年的法案(《东印度公司法案》),这样重大的决定,必须得到管理委员会的授权。而管理委员会,现在在国内。”
依据1784年的《东印度公司法案》,东印度公司在政治方面的决策权服从于英国政府的命令。为了达到这个任务,法案就印度事务建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英国财政大臣、一名国务大臣和四名由国王任命的枢密院顾问官。依据这一法案,凡是涉及到各种政治决策的行动,都必须得到这个委员会的批准。
“不对呀。”乔森少校说,“我记到到了1786年,依据新的《授权法案》,委员会已经把更多的权力都委托给印度总督了呀。”
“啊,1786年的《授权法案》的确将大部分的权力都委托给了总督,但是法案授权给艾略特总督能够自行决定的范围只限于印度,最多不过是扩大到远东地区,但是开普敦并不属于远东地区。”那个留着小胡子的官员回答道,“所以,即使艾略特总督大人做出这样的要求,这个要求也是明显的越界了的,除非得到委员会的批准,否则,艾略特总督大人是无权批准这样的行动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委员会的授权,那就说明英国本土的封锁已经被突破了,那我们也就不需要这个授权了呀。”乔森少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