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家的!他大我一届,他爸爸是褚凤鸣!"郝洛川说道。</p>
听到外孙的话,路部长脸色缓和了下来,只是这到底怎么回事?</p>
一听到爸爸的名讳,褚小二哭的那个叫伤心啊!是嚎嚎大哭!</p>
"唉!"一听到郝洛川的话,杨老重重的叹了口气。</p>
"杨老怎么回事?"听见杨老叹气,路部长问道。"等等,几天前听说褚家把一个中医国手的家给砸了,人还给扭送到公安局了,说什么庸医杀人的。"这事闹的沸沸扬扬的,就连他们都听说了。</p>
要说这褚家可真是让人佩服的紧,褚家的当家人褚穗宇年轻的时候也征战沙场更是战功赫赫,解放后属于军转干部,在地方上干的也不错,可是在动乱年代被迫害致死,按说这家就撑不起来了,落败只是时间的问题。</p>
而褚穗宇的媳妇儿柳翠挨到了平反,重新走上的工作岗位,愣是利用他丈夫和她手中的资源给两个儿子给趟出一条康庄大道。一个在军、一个在政都是少壮派,掌握的着实权的职位。</p>
要说柳翠更让人佩服,当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不但儿子教养的好,孙子、孙女也个个儿有出息,除了这个有些不着调的褚小二,他看了一眼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褚小二,不过念在他一片孝心的份上,就算了。</p>
这孤儿寡母的,也难怪了,他是感同身受,当时川儿要是治不好了,医院里那杆子'庸医';不死也得脱一层皮。</p>
"唉..."杨老又重重的叹了口气。</p>
"杨老你别光顾着叹气呀!具体怎么回事!你倒是说个清楚啊!"路潇蓉风风火火的性子,着急的问道。</p>
"咱们到沙发区说去!"路部长说道,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p>
路潇蓉朝服务生喊道,"快点儿!赶紧收拾一下。"</p>
"唉...被砸的人家我也认识是保健局的张老,我也去会诊过褚省长的病。张老却是有些误诊。"杨老的徒弟礼仁扶着,杨老坐到了沙发上。</p>
其他人也移驾沙发去,各自找了沙发坐下。褚小二则还被贺军尧压着。</p>
服务生则快速的把打碎的碗碟收拾了起来,地板也擦干净,又送上香茗,才退回一边。</p>
杨老抿了口茶道,"褚省长病了有二十日,起因则是微感风寒,身热头痛,先是西医治疗,消炎、退烧,西医都这么干,起先见效,可头一天退热,第二天就又烧了起来。后来就趁着褚老夫人祝寿回京,好找中医试试。"</p>
当官的最怕生病,一生病可就有丢官的可能,尤其是久治不愈的病症。</p>
"张老去亲自诊治的,连进药十余剂,每剂皆以苦寒凉下并重加犀角、羚羊角、黄连等,愈进愈剧,犹不自反,殆至危在旦夕。"杨老叹息道。</p>
"怎么有什么不对吗?这感冒发烧不就是体内过热嘛!"路潇蓉说道,这些天因为儿子吃的是中药,她也了解了些皮毛。</p>
杨老摇摇头,继续说道,"中医不是那么简单,《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即见病当须辨明阴阳之意也。医者在临床上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忽略任何细微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否则就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他顿了一下接着道,"我们去会诊的时候,病人目赤,唇肿而焦,赤足露身,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身热似火,渴喜滚烫水饮,小便短赤,大便已数日不解,食物不进,脉浮虚欲散,此乃伤寒误治之变证,缘由误服苦寒凉下太过。"</p>
方默南双手搭在沙发的扶手上,"是不是伤寒发热误辨为里热了。"</p>
"嗯嗯!"杨老和其徒弟一起点头道,和明白人说话就是轻松,人家从言语中就能一语中的,直指病根。</p>
"此病的缘由误服苦寒凉下太过,已将真阳逼越于外而成阴极似阳之症,外虽现一派热象,是为假热,而内则寒冷已极,是为真寒。如确系阳症,内热熏蒸,应见大渴饮冷,岂有尚喜滚饮乎?况脉来虚浮欲散,是为元阳有将脱之兆,苦寒凉下,不可再服,惟有大剂回阳收纳,或可挽回生机。否则..."杨老唏嘘不已道。那天张老吃了些醉鸡,这把脉就有些不准,再说了只是小感冒而已,没成想...大意了,然而医生关乎人命,岂能一句大意就算了。</p>
杨老说的头头是道,其他人则听的云山雾罩的。(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