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时,施奕文指着桌上的沙盘,对张维良说道。
“你看,从门头沟煤矿到京城一共需要修57里的铁路,这阵子,多亏了国公府出面,才把修路用的地给征齐了。”
有了英国公府作为合伙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并不是仅仅是因为征地时,国公府出面省去了许多麻烦,甚至就连同用人上,国公府也帮了大忙,就像现在主持修路的李瑞芝,就是国公府从工部都水清吏司挖来吏员,在大明路政基本上都是由工部都水清吏司负责,负责对道路桥梁的兴建维修,作为吏员的李瑞芝精通筑路,但却一直不受重用,只是普通小吏,所以才被被国公府挖过来。
而来的不仅只是李瑞芝一个人,他还带来了几个弟子,都是精通道路修筑以及桥梁建造的“工程师”,他们不能于普通的工匠,精通工程营造以及算术,甚至就在施奕文拿出半本军用轻便铁路工程,让他们参照书中修建轻便铁路的资料,修建这条铁路时,李瑞芝他们在惊讶于书中罗列的筑路、筑桥的方法以及算术的同时,迅速的掌握了其中的知识,这才是最为难得的。
如果没有国公府的帮忙,凭施奕文自己,恐怕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合适的人才,也正因如此,他才知道,古代中国同样有许多工程技术人才,就像在工部各司就有许多既不是官,也不是匠的“工程师”,除了都水清吏司外,像在营缮清吏司就有不少“建筑工程师”。
在工部实施工程时,官员负责监督管理,工匠干活,其中“吏”正是负责具体施工的工程师。不过那些“吏”大都是凭家传、师传的技术吃饭,这些技术还没有发展成为科学。
所以,施奕文才会特意要求他们在筑路时,把如何爆破作业,用药等都一一抄记下来,最后汇编成册,再进行具体研究,其实科学也正是这样的发展的起来。
“征地倒没什么难的,只要银子给足了,百姓自然愿意卖地,这事谁都能办好”
扭头看着施奕文,张维良又一次看着沙盘,沙盘上的宛平城、京城都已经被移除了,那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从沙盘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条铁路线两铁黑色的铁轨。现在这铁轨已经变成了木轨,浸煤焦油的木轨。
“致远,你这路,将来真的要换成铁轨吗?”
即便是现在路轨变成了包铁木轨,可是在张维良看来,仍然有些让人不可思议,尤其是在铁工厂看到那半里用于试验的木轨路后,看着几匹马轻易的拉动沉重的大车时,张维良仍然会觉得不太现实。
略点下头,施奕文微笑道。
“当然,”
手指在沙盘上的用铁丝铺成的铁路上轻轻划过的同时,施奕文对张维良解释道。
“铁路,是把煤炭运出去的关键,有了这条路,咱们就能源源不断的把煤,从门头沟运到京城,运到张家湾,现在是木轨的,可等时机成熟的时候,这就是咱们大明的第一条铁路”
到那时,这条铁路将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