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孤王自然知道,只是重杰很会讨父皇的喜欢,在他面前装出一副孝子这模样,加上黄淑妃看似不争,其实变着相讨父亲的欢心。黄平接任御史大夫,黄家在朝堂上的势力大增,父皇又有意打压我的势力,此消彼长,孤王也很无奈。”石重伟叹道。
熊执仁沉思了片刻道:“你与楚安王不和估计天子也知晓,太子不妨交好洛怀王,将他引为臂助,将来万岁转意将龙卫暗卫交给洛怀王,那便如宁王之于天子了。即使不行也可退而求其次,龙卫暗卫分别交于楚安王和洛怀王手中,太子一旦即位,则可收回权柄自行安排。”
“朝堂上的那些争斗太子不必在意,你身为太子天然占据着上风,朝中大臣一个个精明得很,绝不会弃太子而向着楚安王,太子应该多多招揽像江安义这样的有识之士,顺应天子的心思便是。至于楚安王的小动作,随他去,如果遇到像此次这样的机会,不妨借天子之刀斩去他的枝杈。”
熊执仁接过宫女递过来的碗,里面盛着一只洁白如玉的粽子,用用玉箸夹开,露出里面红色的火腿肉,一股浓郁的肉香散出。浅尝了一口,熊执仁赞道:“咸香可口,糯而不腻,御膳房的手艺着实好,比起国子监包的粽子高明了许多。”
“岳丈喜欢不妨多拿些回去,御膳房送了许多给孤王。”石重伟道。
熊执仁道:“此次江安义送给太子一份大礼,太子不妨送些节礼到他的府中去,虽然他不在京城,但他府中的人总会将太子的美意告诉他。还有范郎中府上也不妨送去一份,范家三代在士林中的清名显赫,范榜眼又是新成公主的夫婿,算起来也是太子的妹婿,这份关系不妨常打理,还有……”
…………
京城的端午节生出许多是非来,远在平山镇的江安义却如愿以偿地吃到了娘亲手做的粽子,江黄氏看着儿子一脸满足的样子,心底乐开了花。
从化州回家又有两年多没见到儿子了,江安义留得胡须再长在江黄氏的眼中也只是当年灯下苦读的儿子。油灯换成蜡烛,茅屋变成华舍,母子俩闹着嗑,江黄氏一会儿问着孙子孙女的情况,一会儿念叨安勇打仗危险,对于江安义要带她进京住的打算江黄氏有些迟疑,在家中住惯了哪也不想去,但又想着儿子和孙子孙女,江黄氏幸福地犯着愁。
江刺史回家探亲的消息很快传开,第二天是五月初六,卯时门外就来了拜访的客人。昨夜跟娘闹嗑将近到四更,江安义原本准备在睡个懒觉,结果不得不匆匆洗漱见客。
客人一拨一拨地来,大厅中都坐满了人,俞县令来了,余家两位大爷带着三位小爷也来了,郭老爷带着两个儿子来了,还有许多乡绅、住在镇上的文人、远道的学子,后面来的人根本找不到位置了。还好黄三爷及时赶到救驾,来客分成几伙,分别由黄三爷、黄东江等人招待,黄家兄弟经过这些年的磨砺,用江黄氏的话形容个个总算混得人模狗样了。
江安义微笑着寒喧着,破家县令在江安义面前显得十分谦卑,看在余家两位大爷和郭海清眼中自有一番感慨,他们可是看着江安义长大的,那个当年有些谨慎腼腆的少年郎一晃眼长成了参天大树,要人仰望了。
家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酒香从江宅散出去,整个镇子都能感受到江宅的喜悦。镇西的雁来客栈,离江宅不远,欢笑声这里都能隐约听见,幽镇的小院中杨思齐背手而立,若有所思。
在端州和仁州的交界处,杨思齐等人与龙卫不期而遇,为掩护手下逃走,杨思齐下重手杀死龙卫两人,引着龙卫追击自己。东奔西走带着龙卫绕大弯,身后的追击的人越来越多,杨思齐再向南,重新来到元华江边,凭借着超人的水性,杨思齐跃入江中,摆脱了追踪的龙卫。
过江便是德州,杨思齐想起江安义是德州人,而天下闻名的安龙寺就在江安义的家乡平山镇附近,杨思齐动了游兴,索性到平山镇看看,早就听人说平山镇是有名的花镇,不妨前去看看,再访访安龙寺,佛道相争也不妨互补长短。他比江安义早到了两天,领略了花都的美景,又到安龙寺喝了杯安龙茶,回到平山镇恰巧听到镇上人纷纷扬扬地说江状元回家了。
对于这个宿敌杨思齐其实很佩服,他自问是江湖上的顶尖高手,可是江安义身居高官,年纪又比他小,功夫比他只高不低,数次交手,虽然生死一线,但彼此磨砺,其实收获不小。
面对着江宅方向,杨思齐轻声道:“不是冤家不聚头,走到哪咱们都得遇上,今天晚上杨某便是过门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