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巴托夫的计划(2 / 2)

见突破口已经打开,巴托夫便有点沉不住气了,他着急地对罗科索夫斯基说:“司令员同志,我们的步兵已经成功地突破了德军的防御,您看是否让坦克和骑兵从突破口进入战场,配合我们的部队继续向纵深推进?”

对于巴托夫的请求,罗科索夫斯基沉默了片刻,随后开口说道:“不行,巴托夫同志,现在命令坦克军和骑兵军进入缺口,还有点为时过早。步兵还需要继续向前推进,等天黑以后,再让坦克军和骑兵军从突破口进入战场。”

巴托夫虽然心有不甘,但既然罗科索夫斯基已经这么说了,他只能无奈地答应一声,让参谋长格列博夫给第一梯队的师长们打电话,命令他们继续进攻,争取向前推进更远。

天黑时分,第一梯队的部队已先后楔入了德军防线十五到二十公里的距离。看到这样的战报,罗科索夫斯基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巴托夫说:“将军同志,时机已经成熟了,你可以命令坦克军和骑兵军连夜进入突破口,等明天天一亮,就立即向敌人发起突击。”

在安排好第65集团军次日的进攻计划后,罗科索夫斯基给司令部的马利宁打了一个电话,直截了当地问:“参谋长同志,其它地段的进攻情况如何?”

“右翼的四个集团军,目前还处于防御状态。”马利宁简短地回答说:“罗曼年科将军的第48集团军,在今天的战斗中表现不错,他们又向列奇察方向推进了大概八公里。”

“嗯,打得不错。”罗科索夫斯基知道右翼的部队,在短期内还无法得到充分的补给,因此他只能将进攻的希望,都放在方面军的左翼。在听完马利宁的汇报后,他立即说道:“看来当初我们决定将主攻力量放在方面军左翼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对了,参谋长同志,记得催促安季片科快点给右翼的部队补充弹药和物资,使他们也能尽快发挥作用。”

“放心吧,司令员同志。”马利宁向罗科索夫斯基保证说:“我今天和地方上的领导同志通过电话,他们对我说,只需要再等一个星期左右,铁路交通线就能恢复正常,到时我们所需的兵员和各种物资补给,就能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到达前线。”

…………

随着坦克军和骑兵军进入突破口,战场上的形势对苏军变得越发有利。防线被突破的德军开始溃逃,虽然德军指挥官不断地在沿途组织力量进行抗击,但在苏军强大的攻势面前,这些抵抗都显得微不足道。

战斗进行到12日傍晚时,罗科索夫斯基接到了马利宁打来的一个紧急电话,参谋长急冲冲地说:“司令员同志,告诉您一个好消息,罗曼年科将军的第48集团军,如今已经冲到了距离列奇察只有五公里的地方,我们的部队随时可以冲进城里。”

“什么,罗曼年科的部队已经到达了列奇察?”马利宁的报告,让罗科索夫斯基有些喜出望外,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说道:“如果他们能尽快展开列奇察的话,就等于切断了戈梅利德军的退路,这样对我们夺取戈梅利,是非常有利的。”

“司令员同志,您放心吧。”马利宁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连忙回答说:“我会立即给罗曼年科将军打电话,让他们加快进攻速度,尽快地拿下列奇察。”

罗科索夫斯基刚放下电话,巴托夫就凑过去对他说道:“司令员同志,我刚刚好像听说第48集团军已经逼近了列奇察,对吗?”

“是的,巴托夫同志。”罗科索夫斯基知道巴托夫不会无缘无故提起此事,便好奇地问:“你有什么想法吗?”

“司令员同志,您看。”巴托夫将地图朝罗科索夫斯基的面前推了推,谨慎地说:“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不知该说不该说。”

“想到什么就说吧,”罗科索夫斯基笑呵呵地说道:“说出来以后,我们再讨论是否有可行性。”

“您看这里,”巴托夫在地图上比划着说:“我有两个近卫师,在列奇察西南面二十公里左右,假如我们忽然调头北上的话,就可以切断城里敌人的退路,使敌人变得惊慌失措,这样一来,罗曼年科将军的部队在进攻时,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弱。”

“光是步兵还不行。”罗科索夫斯基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接着说道:“假如能得到坦克部队的支援,我想才能达到你所说额的那种效果。”

“参谋长同志,”巴托夫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一说,连忙站直身体,扭头招呼格列博夫:“到我这里来一趟。”

格列博夫快步地走到桌前,看了一眼旁边的罗科索夫斯基,随后问巴托夫:“司令员同志,请问您有什么指示?”

巴托夫开门见山地问:“参谋长同志,哪支坦克部队,距离列奇察最近?”

“帕诺夫将军的顿河近卫坦克第1军,”听到巴托夫的问题,格列博夫不假思索地说道:“他们目前正在随我们的两个近卫师行动,向敌人的纵深推进。”

巴托夫等格列博夫说完,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望着罗科索夫斯基说道:“司令员同志,这样一来,我们就有足够的力量去切断列奇察敌人的后路了。”

罗科索夫斯基考虑到第48集团军已经逼近了列奇察,假如有部队配合他们的话,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放这座城市。而巴托夫的建议,无疑是最正确的,他在经过片刻的思考后,便点了点头,冲着还一脸迷惑的格列博夫说:“参谋长同志,立即给帕诺夫将军和两位近卫师师长发电报,让他们立即改变进攻方向,冲向防守列奇察的德军后方,将他们的退路彻底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