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长安城朱雀大街东侧平康坊内有诸如小勃律使馆等各国使节团居住的区域。
同时,宰相府邸和达官显贵也多集中于平康坊,这里也是唐代最大的娱乐街区、红灯区。南方来的使团由明德门入,西方来的使团于开元门入,东方来的使团于春明门入。
集中在平康坊歇脚,等待唐皇帝传召。有鸿胪卿负责招待。外国的商人买卖货物需要前往西市,国内的商人由广运潭靠岸卸货,从春明门入至东市进行买卖。
这些流程已然成了大唐人尽皆知的事儿了,虽然李倓对于这些个外国人自己并不怎么接触,但是李倓要是说这些个事儿都是自己这些年一点点打听到的的话,他们怎么着也是能够相信一半的不是?
而且在李倓到了大唐之前,大唐经历了开元盛世之后,因为自己的国土辽阔,文化自信,而且国家安定,与周边国家的官方以及民间交往非常频繁。
各种泊来品都涌入中土,中土的物品也向外传播并为各国人民所喜爱。
武备的交流在这一时期有着特殊性,大唐一方面积极地引进国外的武备来提高自己军队的战斗力,一方面又严厉禁止自己的武备流入邻国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
唐律规定:私有甲一领,弩三张者,流二千里如果向外国运输武备或私造武备更是有杀头的危险。同时由武库令掌管天下兵仗器械,辨其名数以备国用,力图将武备资源掌控在朝廷手中。
但是在唐代民间还是有大量的私下武器交易,特别是西域边疆地区天高皇帝远,与游牧民族的民间武备交往就更频繁。
其实倭国之所以能够那么容易的就得到了大唐的兵器和装备,也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但是在倭国的事儿之后,李倓也并没有对于大唐的兵器和铠甲进行更加严厉的管控,毕竟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而张巡和许远他们几个也是知道的。
再有一点,就是这些胡人部族想要让自己的兵器更加的锋利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为了击溃大唐或是怎么样,而是为了跟自己周边的部族争抢地盘。
这样的行为,其实在李倓看来那大唐是绝对应该鼓励鼓励的。
所以在倭国的事儿解决了之后,李倓并没有举一反三,他们得让周边的小部族们在外围稍微闹腾起来,但是你闹腾起来也是有一个标准的,那就是不管是谁都不能做大,做大是肯定不行的。
就比如说南诏,他乐意去跟吐蕃去练一练李倓就索性让他们去练一练,只要不是国破身死的桥段发生了,李倓是一定不会去管的。
李倓当然知道在这样过程中阁罗凤又或者是他那马上就要即位了的儿子是不会一点事儿都不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