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以史为鉴(2 / 2)

扶乱唐 狼烟东去 0 字 2021-10-06

李倓看了这些事儿之后也是相当的有感慨啊,当一个皇帝,他杨广的才华绝对是不下于李世民的,结果大隋竟然那么短命,白白让李世民捡了个大便宜,实在是个让人比较难受的事儿,不过话又说回来,李世民当初可能也为杨广感到挺憋屈的。

也正因为有着这个想法,他还多次指责手下的隋朝老臣当初为啥不向杨广进谏。

比如在贞观元年,他就质问杜淹,当初为啥不劝阻隋炀帝巡行江都;后者狡辩杨广听不进去不同意见。李世民随后则发出了灵魂三连问:你知道杨广听不进谏言,那为啥还要在他的朝堂里混日子?既然你在他手下领俸禄,那为什么不尽忠进言?如果你说自己当初在杨广手下人微言轻,那么后来去王世充那里位极人臣,却仍旧不进谏,这又怎么解释?

一番轰炸下,杜淹被噎得无言以对,只得表示今后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世民这才转怒为笑。

就是在这种危机感之下,贞观年间才出现了君明臣直、上下和谐的官场景象。但可惜的是,在李世民死后,自小养尊处优的唐高宗李治逐渐失去了这份危机意识,朝廷中逐渐缺少敢言直谏之臣,大唐的政治风气逐渐走上了下坡路,直到李隆基到位了之后才再度有所改观。

研究完了李世民,李倓也多多少少明白了,说到底,在王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由于缺少机制的制衡,若要实现和谐的君臣关系、清明的政治风气,很大程度上要靠皇帝个人;但个人总有喜怒哀乐,总会有弱点,这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总是走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怪圈的原因。

李倓虽然现在干的不错,但是他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个没有啥弱点的皇帝了,只不过他脑袋里面的东西很多,多到能让手底下这些人对自己服气,他们对自己服气了,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了,自己的弱点他们自然也就看不见了。

但是在武藤一郎这件事上,李倓还真就不知道这些臣子还能不能继续保持着对自己服气的状态,因为他在皇帝的位置上时间长了,当某一些方面有了变化的时候,他还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要是之前自己想要拿出来什么新政的话,别人他就不说了,起码刘晏肯定是会鼎力支持,最先跳出来的,但是这一次,刘晏却一点都没吱声,就好像是这件事跟他这个宰相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

刘晏这个人李倓还是了解的,他是不怕得罪人的,能让他产生了这样的情绪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从内心里面也是不认可这件事的,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在李倓的面前装聋作哑。

但是他们宰相在这装聋作哑的,李倓自然不能硬生生的让他们同意这个事儿,因为李倓要的是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