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议论钱货(2 / 2)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0 字 2020-06-18

听到皇帝发问后,他徐徐拱手,算是全了礼数:“譬如去年岁终,少府、大司农征收税赋,诏旨特许以谷帛代钱纳缴,期间便有奸猾之民欺瞒税吏,故意浸湿粟麦以增其重、扯薄缣绢以减其量。以至这些湿谷薄绢收入府库后,计簿上说是价值万千,其实折半其价而不止。此外,湿谷易霉、薄绢难缝,根本就不值一钱。”

皇帝闻言,微微一笑以示满意,心中却有了几分感慨,看来董承生受了这几次的教训,总算有些合格的政治家模样了。

不过,能识清一件政务的弊处及其背后的弯弯绕绕,这只是一个官员洞察世务、不受下属欺瞒的基本素养而已。真正的能吏不仅能找到弊政在哪,而且还能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那依你之见?”

董承沉声应道:“自孝武皇帝始铸五铢以来近四百载,我大汉五铢便流通天下、甚至畅行西域外邦,风靡不绝。成色好的五铢,面文穿上半星、横廓、或是四决文,无不是轮廓深峻、文字精美。而如今董卓更铸小钱,败坏钱法,以至民间弃钱不用,是以依臣之见,为今之计只有破而后立,废除小钱,重铸五铢!”

皇帝闻言,神情多少有点捉摸不透,笑着说道:“重铸五铢倒是可行,但若是直接废除百姓手中小钱,使其手中的小钱不再值钱,那不就是再次剥削、加害于民了么?”

“这……”董承一时语塞,他只在想皇帝会如何做,自己该如何做,全然没有想过百姓会受到什么影响。

司空士孙瑞这时说道:“铸钱之后,由朝廷议下章程,譬如小钱大凡重一铢半,可定为四枚小钱兑一枚五铢,再使郡县允准百姓持小钱兑换。待民间小钱收上来之后,将其熔化重铸为五铢。如此来回、兑换年余,民间便可小钱绝迹、五铢再兴。”

皇帝刚才掂量过小钱的重量,一铢半换算成后世的单位就是一克,四枚小钱就是四克,而五铢却是三克多一点。按士孙瑞所言的兑换比例,等若是百姓用四克重的没有价值尺度和流通功能的小钱换成三克重的正统五铢钱,循环往复,朝廷还能从中赚得一笔差价。

董卓铸的小钱如今只是流通于关中这块地方,冲击的也只是关中、关西这一块区域的货币体系。至于关东等处货币体系崩溃的原因则不能归咎于小钱,而是经年累月的战乱所导致的经济衰败、商旅不行、百姓购买力下降等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当然,其间早已兴起、并在乱世中得以保全的自给自足、鲜少与外界互通有无的庄园经济也是促使汉末经济体系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今关中平静,屯田、减赋、水利等安民之政被有条不紊的推行下去,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生产都在不断的恢复,不消多时便能使关中重新焕发出当年的活力。朝廷用新五铢回收小钱仅仅只需局限于关中一地,用不了多久就能在关中重建货币体系、恢复经济秩序,为朝廷征税、兴商、开通西域夯实基础。

“想不到司空还有经济之才,”皇帝两手一合,表示赞叹,他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末座的少府张昶与大司农周忠二人身上:“孝武皇帝时收天下郡国铸币之权,设水衡都尉、上林三官铸造五铢,发行天下。直到王莽篡逆之时,方使朝廷铸币之权分还于郡国,中兴以来,铸币之权便一直交由各地郡国衡官、督铸钱掾等吏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