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春之祭(三)部落的对抗(2 / 2)

一刹那,决定战争的时刻到了。

这时,与托音料想的那样,森林里钻出了大队的骑兵!

果然,待在原地被动挨打的赖吉宁长枪兵在敌人不时出现的密集的抛箭的打击下有些支撑不住了,大阵隐隐有松动的迹象。

而经过瀚海军训练的那一千五百常备军却按兵不动,防的就是敌人可能突然出现的骑兵。

他带着的一千五百部族青壮在长枪兵面前玩起了“曼古歹”战术,就如同他们的祖先跟随拔都攻入欧洲后屡试不爽那样。

他没有退路了,很快做出了决定。

托音知道,如果只有这一千多长枪兵还好说,他的骑兵还可以从北面绕过去侧击其后部,但若是他没有猜错的话,敌人的骑兵肯定藏在森林里面。

大阵的后面就是栅栏里圈着的人口、牛羊、财货,托音想要营救他们就必须打破这个长枪阵!

首先跃入托音眼帘的是一个步军大阵,那是一个约莫一千五百人的大阵,全部是长枪,除此之外,这些长枪兵的的左臂上还挂着一个木盾。

阿明的缴获全部放在那里,托音不得不救。

说是“特殊地带”,是因为此地是广袤草原上的一处突兀的森林地带,方圆几十里,两侧还是大湖。

于是一场经典的“卫拉特蒙古骑兵”VS“鞑靼骑兵”的战事在“临潢府以南约莫百里的一处特殊地带展开了。

但阿明也没有退路了,随着缴获越来越多,只有彻底击溃托音才能将缴获带走,否则就是白忙活一场。

在这个时代,蒙古骑兵的战力依旧相当可观,卫拉特部落的骑兵更是冠绝蒙古诸部!

作为南俄草原的游牧部族,他可是见识过土尔扈特部落的厉害的,鄂尔勒克一路平躺过去,肯定是以不少部族覆灭为代价的。

得知托音前来时,阿明也重视起来。

大乱终于发生了,这一次,却是发生在自己上。

在托音的内心深处,他还是想将杜尔伯特各部落捏合起来,他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草原大乱的机会,可惜从当前来看,这个机会似乎并不存在,他的几个侄子也并没有将他这个叔叔放在眼里。

杜尔伯特部落分裂后,目前辈分最高的就是他了,何况他还是前任珲台吉的幼子,按照蒙古人“幼子守家门”的传统,继承下一任珲台吉的就是他托音,可惜**台什破坏了这一切,这也为杜尔伯特部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他死乞白赖地留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

不过他也有苦衷。

早知道是这种形,还不如一早去阿提拉河流域投靠鄂尔勒克,那是一个丁口不下二十万的大部落,没有多少势力敢轻易挑战他们。

他在后悔。

天气已经渐渐温暖起来,骑在马上风驰电掣的感觉非常愉悦,不过今年三十六岁的托音却丝毫没有感觉这一点。

这一次,为防备南方的中玉兹再次北上,他已经在部落里充分动员,在乌伊河北岸部署了另外三千骑兵,部落十五岁上的男丁几乎被他抽调一空。

必须援救这个部落,否则托音将彻底失去其它部族的信任,以他这五千帐的水平,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俄罗斯、哈萨克任何一方吞没。

这就是摆在托音面前的现实。

等他将所有的常备军以及另外一千五百部族青壮汇聚起来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此时,除了一个以以前喀喇契丹部落建造的土城——“临潢府”为依托进行殊死抵抗的部落,尚没有被喀山鞑靼、诺盖**害外,其它诸部大多已经遭了毒手。

故此,但阿明、达尔汗两人在西边肆掠时,托音也是很无奈。

问题是,如同前文所说的那样,托音的牧地东西长约千里,南北宽约五百里,如此广袤之地,光靠这一千五百常备军是遮护不过来的,一开始,这一千五百人都分散在各处,托音的大帐所在只有五百人。

现在是五月份,至去年发生的战事已经过去八个月了,这八个月,在大夏帝**官的训练下,托音常备军的战力、纪律肯定又上了一个台阶,加上更换的武器,这个台阶上的还不小。

说到常备军,为了应付强敌环伺的态势,托音将常备军扩大了一千五百人,对于一个五千户的部落来说已经有些超编了,但托音还是忍了下来。

另外,为了更好地应付突如其来的危机,尼堪也给他派了一些基层军官,协助他训练他的常备军。

比如,与他达成用牛羊皮毛、羊毛、马匹更换兵器、食盐、茶叶的协议,孙传廊的商行具体负责这件事。

结果让人啼笑皆非,托音的骑兵急之下冲到了舍赫的队伍,还将他的队伍带的大乱!

这便是从额尓齐斯河东岸带领三千骑兵赶到西岸支援的罗继志见到的景象,不过到了此时,无论是阿明、达尔汗还是托音、舍赫都没有丝毫的战力了。

罗继志这三千骑将是扭转战局的最后一棵稻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