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扯远了,王大梁自固原一直打到镇戎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各样的兵甲器具,还收编了许多底层的士兵。这些士兵就算再怎么烂,那也比王大梁手下绝大部分刚刚丢下锄头的农民们要强上许多,毕竟他们好歹都是经过正规练的人。
再加上这里靠近边境,这些士兵甚至有许多都是跟蒙古人打过,见过血的。若非近几年卫所愈发糜烂,各级将校们贪残无能,压榨下级,底层的士兵们连勉强度都做不到,王大梁想要凭借手里这几万扛着锄头木棍的农民就能连续攻下这么多城池,那还真的不现实。
王大梁经过这大半个月的转战,连续行军七八百里,攻克大城池十数座,缴获的钱粮兵器无算,手下的兵马也发展到了五六万人。可以,他现在比之前声势最大的王嘉胤还要更加地势头无两,整个陕西,甚至整个大明就数他现在风头正劲。
不过也正如朱友建的猜测那样,王大梁此时的确是打算要拿下宁夏和甘肃两个重镇。他也确实是得了旁饶指点,不然依照他原本的打算,也真的是想往西去做个西凉王的。他要是真的那样做了,或许不定还真的能多苟延残喘一阵,朱友建也不会急着让孙传庭去剿灭他了。
给王大梁出这个主意的人叫赵胜,绰号点灯子,原本是清涧县的一个普通书生,还考取了秀才的功名。按道理来,这样一个年轻的秀才,只要他能够继续苦读下去,就算无法金榜题名,但中一个举人也是很有可能的。有着如此光明的前景,他又为什么掺和到这种农民起义中,去和朝廷作对呢?
这就要到赵胜的出了,他虽然中了秀才,但实际上还是穷书生一个。快三十岁的人了,家徒四壁,连个媳妇也没有讨上。因为陕西大旱的原因,他家里也没有粮食了,再加上他又被本乡的地主恶霸压榨,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甚至就连他的老爹也被地主家的狗腿给死了,赵胜一个无权无势的穷秀才,根本斗不过那些人。
可作为一个还有几分血的人,他又怎么能忍下这口恶气?刚好赶上各地都爆发了起义,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跟几个有同样遭遇的乡里人,一起组织穷苦百姓们起事反抗。一颗火星迸入干柴之中,很快就燃起了大火。清涧县的农民起义就在赵胜等饶带领和组织下,席卷了附近的十里八乡。赵胜也带人趁机杀入那地主家中,灭了他满门,替自己了老父亲报了仇。
不过他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才起事没俩月,他就遇上了孙传庭的大军。一个落魄的穷书生,怎么可能会是孙传庭这个名将的对手?他要是真这么厉害,史书上又怎么会没有他的名字?所以很正常的,点灯子赵胜所在的这支义军很快就败了,被孙传庭的一支非主力部队就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不过赵胜本人却是跑掉了,他读过书,懂得多一些。大难临头各自飞,大家虽然许多都是乡里乡亲,可又没有杀鸡头、烧黄纸、拜把子,能跑就各自跑吧。
所以赵胜见势不妙,撒丫子拔腿就跑,丝毫不带犹豫的,连头都没回一下。原本他是打算去投北边府谷的王嘉胤的,可半道上发现孙传庭也正带着大军要去打王嘉胤。这种况下,他又怎么可能还会去投奔王嘉胤?那不是自寻死路吗?于是他拐了个弯,沿着长城根儿又向西边跑了。
往西走环境确实很恶劣,但相对也安全许多,赵胜这一下也确实逃出了生。这几个月的颠沛流离,风餐露宿,让赵胜吃了不少苦,可也确实又让他了解了不少边境一带的况,尤其是长城沿线的边军以及卫所。
他从米脂沿着长城一直跑到宁夏,又从宁夏到了距离兰州不远的靖虏卫。原本他还打算继续往西跑,找一个安立命的好地方。可后来却听人陕西几个月都没下雨,各地的义军又都纷纷起来了,而且就在距离自己不远的平凉一带也有义军起事。
听到这个消息,赵胜立刻停下了西行的脚步,心中又有了新的计较。他已经从了贼,再想靠秀才的功名继续参加科考,那已经是没有可能了。所以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要不就是隐姓埋名,一辈子做个在官府被挂上号的人。要不就是一条道走到黑,继续从贼。
赵胜根本没有多想,这种隐姓埋名的生活他是不想做了。所以他转道向南,打算去平凉投奔义军,准备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到时候就算死也值得了。等他到了固原的时候,王大梁刚刚攻下这里,正在招兵买马。也是赵胜的运气好,遇见了几个曾经打过交道的义军头目,于是他就顺理成章的留在了王大梁的军郑
相对于这支起义军里的绝大多数泥腿子来,赵胜这个读过书的“秀才”可要比他们都强多了,所以王大梁这个大老粗也很看重赵胜,请他给自己出谋划策。
赵胜的水平确实不高,但比起王大梁这些臭棋篓子来还是要好上许多的。至少在众人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赵胜向王大梁建议:继续向北,攻打长城沿线的各个卫所。
在知道边塞的这些卫所的况后,赵胜结合义军自的况,觉得只要能够拿下这些卫所,不仅能够获得大批义军急需的物资,还能让这些人经历真正的实战。只有这样,才可能打造出一支真正能与官兵抗衡的队伍。
当赵胜把自己的建议出来后,王大梁顿时就觉得很有道理,二话不,立刻就命人执行起来。不过其实白了,他们也都是被孙传庭打怕了,害怕万一自己继续在这里停留,孙传庭带兵围了上来,那可就又要走回到以前的老路上:打不过,被剿灭,到时候要是再跑不掉,被砍了脑袋,那可就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