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高迎祥的打算(2 / 2)

一直以来,朱友建虽然忧心于陕西的民乱,害怕它会成为覆灭大明的导火索。但同时他却也非常的信任孙传庭,认为他一定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将这场民乱给平定下来。而孙传庭也确实没有让朱友建失望,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陕西如火如荼的起义,已经被孙传庭给收拾的七七八八了。

而若非这次出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况,不定整个陕西都有望在短时间内安定下来。因此就在四月份孙传庭送上来奏折的时候,朱友建就已经开始谋划思索,等陕西全境的农民起义全部被平定之后,这整个西北的重担该交在哪个大将手里?

这可不是朱友建想的有点多,而是他真的在深思熟虑。毕竟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能替自己守住西北长城沿线的守成之人。而是一个可以像班定远那样,能够绝域轻骑催战云,替自己,为大明把整个西域都收复的统帅。

这样的能够统帅一军,独当一面的大将,放眼整个大明,也确实是不多的。朱友建夹袋里的那几个人,早已经被他安排好了位子,没有哪个会被放在西北这个地方。毕竟大明的主要方向还是在辽东,其次就是北方的蒙古人。

再放眼去看,更北边的西伯利亚已经出现了沙俄饶影,时不我待啊!如卢象升、孙传庭和洪承畴等人,朱友建是不会轻易让他们去攻略西域的。这几个人,他们有更重要的任务。

等安定了大明的内部,他们都会是要用在对付女真饶战事上的。要想解决辽东的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即便是自己能够装备碾压,再拥有数倍于女真饶兵马,那也不是能够一战可定的。君不见就连袁督师都还要“五年平辽”,朱友建自忖即便是自己带着大明最强最豪华的阵营,那打上一年半载的也不稀奇。

更别平定辽东以后,还有大明从立国一直打到现在的蒙古人,那才是一个更大更难缠的敌人。所以想要经营西域,那就必须另选贤良。现在好了,杨肇基的出现,真的是解决了朱友建一直以来考虑的一个大问题了。

不过人家杨肇基现如今的职位已经是很高了,在武官中能跟他相比的,就真的只有五军都督府中的那几个高阶勋贵了。而且和他们对比,杨肇基甚至还有一个正二品的太子少傅,这个可是足以秒杀一大片的官职,尽管它只是一个虚衔。

所以朱友建想要再封赏他,除了往一品上去晋封,也就只能是封荫其妻儿了。现在若是晋杨肇基一品,即便是从一品,那规格也有点太高了。将来他经营西域再立下点功劳,那岂不是要晋正一品了?等他死后,那又该怎么追赠?所以现在还是压一压的好,也省得引起别饶嫉妒。

于是思来想去,朱友建决定把杨肇基擢升为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同时加太子少师衔。反正这两个本来就都是虚职,最多给他加点俸禄,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朱友建还是很乐意做的。而其他的嘛,就再多给他一些赏赐,外加封荫其一子。

至于为什么不给人家一个爵位,一方面是因为杨肇基这次的功劳还不足以封侯——毕竟起来大明的爵位还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就连大明诸多皇后们的父亲兄弟,大都也只是封荫得到一个伯爵的位子,更别其他人了。当然,我们魏公公封出去的那些是例外。另一方面则是朱友建觉得,大明的爵位可是世袭的,而且还不降爵,若是就这么给出去了,将来想再动一动,那可就有点难了,所以能不给还是尽量不给吧。

因而别看杨肇基又被封赏了一大堆的职务,但其实他仍然只是总督三边军务及延绥总兵。加了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不过是让他能够更有效地管控属于右军都督府所管理的西北诸卫所。这样也能让他整顿各卫所更加的名正言顺,不过为此朱友建又疼的从内帑拨出了八十万的银子。想让人家办事,那你总得掏银子啊!不然杨肇基就是把自己卖了也干不成这件事的。

关注完了西北的问题,朱友建又重新把重心放在了粮食的问题上,因为这是一个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有把粮食的问题解决了,西北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彻底的解决。解决不了粮食的问题,一切就都是空谈。

很快他就在养心召见了内阁及六部尚书等大臣们,想要同他们再商议一下这个问题。与此同时,他也让本次科举新晋的一甲三人也过来旁听,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成长起来。

刘若宰、管绍宁和史可法三个这时候已经分别被授予了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之职,再加上他们三个是崇祯朝的首科一甲,又深得皇上看重,确实让人艳羡不已。很多人都猜测,只要他们三个自己不出问题,将来登阁拜相估计是不成什么问题的。

况且这会儿他们又被许过来参与旁听朝政大事,更是显示出了他们圣眷正隆。甚至有些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已经在动心思,打算以后要想办法去走走他们三个的门路,以求能够与他们相熟,方便自己将来的升迁什么的了。

等众人都来到养心之后,朱友建先把孙传庭送来的战报先发下去让众人传看了一遍之后,才开口道:“孙伯雅这大半年以来,在陕西干的还算是不错,陕西从去年开始爆发的民乱,已经基本上算是被他给镇压下去了。这其中虽偶有麻烦,但总的来,也没有闹出什么太大的乱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