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御驾亲征(2 / 2)

说到这里,朱友建微微顿了一顿,看了两个人一下,才继续道:“而且,朕还要御驾亲征!亲自去会一会这个林丹汗!”

自古以来,皇帝要御驾亲征都是一件大事,而且是足以让整个朝廷都震动的大事情。大明自立国以来,也就只有成祖皇帝先后五次亲征蒙古,宣宗皇帝亲征平定汉王之乱,英宗皇帝亲征瓦剌以及武宗皇帝亲征蒙古跟平定宁王谋反这几次皇帝御驾亲征的实例。而且英宗的亲征可是被瓦剌也先所俘虏,大明遭遇的“土木堡之变”到现在二百年过去了,都还让许多人为之色变。至于武宗皇帝的亲征蒙古,那虽然不能说跟闹着玩儿一样,但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威慑力,双方加起来的损失连千人都不到,完全可以看做是一次武装游行而已。

至于有人会说太祖皇帝朱元璋可是靠着一刀一枪亲自拼杀,得来的天下,那也是御驾亲征。可也不要忘了,那些都是在他做皇帝之前,做了皇帝之后,他可真的没亲自去带兵打仗了。

如今隔了一百多年,大明又要冒出来一个想御驾亲征的皇帝。袁可立和孙承宗这会儿怎么会不吃惊?同样的,他们内心底里的潜意识当即就要出言阻止。不过还没等他们两个开口,朱友建就伸手阻止了两人,反而先开口说道:

“两位先生不必劝朕,朕也知道,其实不光是你们,就是所有的朝臣,都是绝不会答应让朕亲征的。可也请袁师和孙师你们两位想一想,如今这朝堂之上,还有哪一位有能力可以真正领兵去与林丹汗一战的?黄虎山不在,李青又只是一个侍卫将军,没有统兵的经验。至于吴六奇跟燕客,一个身负京师九门的守卫重责,一个正在抓金吾左右跟羽林前后四卫的训练,也脱不开身。更何况他们两个跟李青一样,也没有单独领过兵。”

一言至此,朱友建又看了看袁可立和孙承宗两个:“实话说,两位先生倒都是有着大帅之才,还都在辽东登莱前线统过重兵,且斩获颇丰,是可以让朕完全信赖的。但两位先生年事已高,朕实在不忍心让你们二位辛苦奔波。这样一看,整个朝中,可还有人可以一用么?”

袁可立跟孙承宗互相对视一眼,齐齐向前迈了一步,拱手朗声道:“皇上,臣不怕辛苦,亦不畏寒暑,愿请旨替皇上走这一遭,还请皇上稳坐宫中,等臣捷报便是!”

看到两个老人为了大明,竟然要不辞劳苦,请命出征,朱友建心中也是很感动的,毕竟这两位可都是他十分敬重的老人。但他也很清楚,依照历史的轨迹,袁可立已经没剩几年的寿命了,而孙承宗看似健壮,活得也比袁可立要久,就算是最后,也是因为女真人攻破城池而自杀,壮烈殉国的。

但无论如何,两个人都已经是年逾六十的老人了,朱友建还想让他们能够多为自己保驾护航几年。所以无论如何,他现在都不会让他们两个外出奔波,让他们稳坐京师,替自己镇住朝局这才是正理。

可除了这两位老人,朝廷中真正能够领兵出征的,也就真的没有人了。总不能这个时候去把袁崇焕、洪承畴或者孙传庭卢象升他们中的谁调回来去统兵吧?所以遍观整个朝廷之中,真正有实战经验,且有统兵能力的,也就只有朱友建自己了。而且去对付林丹汗,朱友建觉得也只有自己最合适。

就算林丹汗手中所拥有的兵马比自己多,可朱友建却是一点也不虚。因为宣大沿线的兵马就有好几万,再加上朱友建带去的上十二卫的兵马,只要调度得当,对付林丹汗,那也是绰绰有余了。

“两位先生为国为民,这一番对朕的好意,朕也心领了。不过此事朕却不能答应,袁师、孙师,此番出征,还是朕亲自前去最为合适。”朱友建拒绝了两人的好意。

“皇上,万万不可啊!”袁可立立时劝阻,一撩官袍,就向朱友建跪了下来。孙承宗也跟着跪下道:“皇上,御驾亲征一事,还请万万不要再提。此事不要说我们两个,就算是到了内阁跟朝堂上,也是决计不会通过的。”

当然是通不过了,自英宗“土木堡之变”以后,不管哪个皇帝冒出这种念头,都会立刻被朝臣们谏言阻止。不过当然了,之后的皇帝们也确实没谁愿意去御驾亲征的,除了一个武宗皇帝朱厚照。

而且他那还是跟大臣们扯了好长时间的皮,最后还是用了一个“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号,先斩后奏,带兵在群臣没得到消息之前便出城直奔应州,与蒙古鞑靼部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激战。

姑且不论武宗皇帝朱厚照这是不是胡闹,反正也能够看得出来,大明从那个时候的前后时间开始,朝臣们就已经对皇帝御驾亲征这种事情讳莫如深了。这会儿朱友建提出自己打算要御驾亲征,而且还又是打蒙古,他们又怎么可能会同意?往轻了说,一旦朱友建敢在朝议上提出来,那么台下立刻就能跪倒一大片,还是那种皇上您不收回成命我们就不起来的那种。

要是往重了说,那有关这次亲征的事情,朝臣们的劝谏若是不管用的话,说不定在朝堂上跪死几个、撞死几个也不是没可能。因此朱友建只要还想维持朝堂的稳定,保证君臣之间表面上的和谐。那么,他的这次御驾亲征,要么就取消,要么就是如武宗皇帝一样,悄悄地进行,先斩后奏,造成既定事实。那么只要此战能够大获全胜,众多大臣们也就没办法再多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朱友建现在把这件事提出来,告诉袁可立跟孙承宗两人,主要目的还是希望他们两个能帮自己把事情兜住,至少在自己到达宣府以前,不能让其他大臣们知道。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安心到前线去指挥战斗。

况且朱友建这么一走,朝堂上也总得有人坐镇。对于韩爌,朱友建一直是持用而不信的态度。现在自己这么出征了,真要是让韩爌一个人大权独揽,他也真的不放心。反而是袁可立跟孙承宗两个,这才是他真正的肱骨之臣,是他可以完全信任,把自己后背交给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