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偷袭燕京(下)(1 / 2)

寒门枭士 高月 0 字 2022-01-19

 ‘呜——’低沉的号角声吹响,这是右路军进攻的命令,八千大军从一里外的树林中冲出,向右掖门奔去,两千士兵率先奔至,蹲在百步外向城头放箭,他们用的都是神臂弩,杀伤射程达一百五十步,密集的箭矢如暴风骤雨射向城头,瞬间压制住了城头上的辽军士兵。

燕青和十名手下遭遇到城头的突袭,被射杀了四人,其余士兵则躲在吊桥下藏身,他们带了三颗震天雷,这是破城专用的震天雷,体积比原来的震天雷大一倍,重达六十斤,里面的药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他们将震天雷各放在一只木托盘上运过护城河,但由于四名士兵阵亡,导致其中一只托盘翻沉,一枚震天雷沉入护城河底,他们手上只剩下了两枚。

燕青也不知道两枚震天雷是否够用,但他也只能赌一赌运气了,这时,宋军的密集箭矢压制住了城上守军,燕青一声令下,率领两名士兵爬上岸,抱着震天奔至城门下。

和炸永清县城门一样,他们用一架木凳子将震天雷定在大门上,从震天雷的壶嘴里慢慢拉出盘在里面的火绳,小心翼翼地不让湿漉漉的身体弄湿火绳,这时,一名士兵吹燃了火折子,燕青忽然道:“等一等!”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iiread 安装最新版。】

他从靴中拔出匕首,割断了大半截火绳,剩下的火绳只够他们跑七八步远,缩短爆炸时间是为了防止辽军开城门灭掉火绳,两名士兵顿时脸色大变,燕青向护城河内使个眼色,低声令道:“点火!”

两名士兵这才明白过来,一名士兵用火折子点燃了火绳,火绳嗤嗤地燃烧起来,燕青和两名士兵翻身跳进河中,躲在吊桥下面,吊桥下面的几名士兵已经将另一枚震天雷固定在吊桥底部,众人深呼一口气,一起潜入水中。

只片刻,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火光迸发,浓烟冲天而起,整个城池都在晃动,大地也在颤抖,巨大的冲击波将城头上的数百辽军士兵当场震死,百步外的两千宋军也被巨大的爆炸声震慑,纷纷捂住耳朵跪倒在地上。

但硝烟尚未散尽,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传来,另一颗固定在吊桥下面的震天雷炸响了,白浪腾空,木屑纷飞,这一颗震天雷将吊桥炸得粉碎,两根铁链飞上城头,一块丈许长的吊桥残块飞出数十步远。

待硝烟渐渐散去,吊桥已经不见了踪影,城门的下半截已被炸飞,只剩下上半截挂在城头上,周围百步内看不见一个辽军士兵。

李延庆大喊一声:“进攻!”

‘咚!咚!咚!’战鼓声敲响,八千宋军士兵呐喊着向城门冲去,燕青等十几名斥候从水中爬上岸,搭上了事先放置的十几块宽木板,一千士兵在王贵的带领下率先杀入了燕京城。

金兵在占领平州后只停留了一夜,三万金国骑兵随即在完颜宗弼的率领下迅速南下西进,马不停蹄地杀向燕京城。

从卢龙塞到燕京城大约相距四百余里,就在李延庆夜攻燕京城的同时,三万金兵铁骑已经杀到了距离燕京城约七十里外的潞县,大军奔行了一天,也十分疲惫了,完颜宗弼便下令就地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再进攻燕京城。

完颜宗弼率领了三万骑兵,并没相应的攻城武器,就算杀到燕京城也没有用,他还需要等待另一支南下的金兵配合,那便是准备从居庸关南下的完颜宗望率领的五万金兵,这支金兵携带了大量攻城武器,可以攻下了燕京城。

在潞县以西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三万骑兵裹着毛毯躺在地上合甲而睡,战马就在他们身边啃食青草,在原野中间有一顶小帐,完颜宗弼正站在帐中手执油灯查阅地图。

完颜宗弼又名兀术,也就是说岳小说中著名的金兀术,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国名将,他年约三十岁,虬须黑面,身材雄伟,武艺十分高强,二十岁时便率军与辽军作战,屡败辽军,为建立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完颜宗弼虽然是得到童贯的信件才出兵南下,但他也知道种师道率领的东路宋军正在和萧干作战,这让他多少有些犹豫。

在完颜宗弼身后还有两员大将,一人是宗弼的副都统完颜习古乃,另一人却是降金辽将耶律余睹,同时也是金兵攻辽向导,耶律余睹原是辽国金吾卫大将军,辽帝耶律延禧的国舅,在辽国高层参与夺嫡斗争失败后,投降了金朝,他对辽国内情了如指掌,被金帝完颜阿骨打任命为攻辽先锋。

耶律余睹看出宗弼有些犹豫不决,便低声问道:“都统在担心什么?”

完颜宗弼叹了口气,“这次南下攻打燕京着实有点仓促,没有请示父王,我担心会影响大局。”

耶律余睹笑道:“但命令都统随时准备出击燕京却是皇上的旨意,既然皇上已经决定攻打燕京,那就不存在影响大局之说,再说有童贯来信要求我们取燕京,那我们出兵也名正言顺,元帅不必多虑了。”

旁边的完颜习古乃不屑地哼了一声道:“我们金国雄兵纵横天下,莫说有童贯来信,就算没有童贯来信,我们夺取了燕京又能怎样,我看宋朝就是腐朽之木搭建的屋子,外表雄伟,其实不堪一击,数十万大军居然被辽国招募几万新兵击溃,简直就是一群待宰的肥羊,就凭元帅手中的三万铁骑就足以纵横宋朝,掠尽中原之财。”

耶律余睹摇了摇头,“也不能这样说,宋朝还是有些善战之军,种师道的军队长年和西夏作战,几年前更是连败西夏精锐,逼迫西夏不得不向宋朝称臣,我们不能太过于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