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安西,安东(2 / 2)

“给他!”</p>

皇帝很大气,在这等国战当口有求必应。</p>

贾平安要的不好意思了,进宫和阿姐说道:“阿姐,我要不要学了王翦,回头写奏疏求些钱财田地?”</p>

“滚!”</p>

这话被皇帝知晓了,不禁大笑。</p>

“朕不是秦皇,也不是汉武,只管去立功。”</p>

大唐是府兵制,将领想造反的难度大于上青天。后续府兵制难以为续,变成了募兵制,这才给了那些野心家谋反的温床。</p>

府兵制下,军队散于各地。战前集结,战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将领没法掌控大军。</p>

募兵制下,将士们长期效命于某个将领的麾下,若是这个将领有心,譬如说安禄山,此人野心勃勃,自然能通过各种手段来让大军成为自己的私军。</p>

所以,这是最好的时代。</p>

家中得安排好。</p>

高阳那边也得安排好。</p>

“少带着大郎去赴宴。”</p>

贾平安不想让儿子和那些人虚与委蛇。</p>

“孩子得有自己的朋友呢!”高阳觉得贾平安越发的古怪了,“小贾你莫不是老了?”</p>

我!</p>

随即就是一番征战。</p>

晚些高阳吃吃笑道:“郎君可能再度跃马厮杀?”</p>

我!</p>

贾平安色厉内荏的道:“今日暂且饶了你。”</p>

……</p>

“要出发了。”</p>

新城看着蓝天,“想来安西那边也会是如此吧。”</p>

“说是赵国公最近忙碌。”</p>

新城遣人去打探消息,结果让她有些惆怅。</p>

“我知道的……当年阿耶要征伐高丽时,忙的连我都没法见一面。”</p>

她随即去了大慈恩寺。</p>

知客僧低头,“公主何来?”</p>

“我求平安。”</p>

她跪在佛祖神像之前虔诚的祈祷着。</p>

一切准备就绪,但还得看日子。</p>

李大爷再度进宫。</p>

“臣看两日后正好。”</p>

李大爷装神弄鬼了一番,说两日后出发大吉。</p>

贾平安于是多得了两日的假。</p>

家中安排妥当了,老大发誓要管好家里,贾平安莞尔应了。</p>

“阿耶,我会帮阿娘做事。”</p>

兜兜很勤奋的模样,但看看苏荷……贾平安觉得没戏。</p>

他悄然出了道德坊。</p>

新城正在府中抄写经文。</p>

“公主,赵国公来了。”</p>

新城心中一喜,抬眸,见窗外阳光明媚,不禁赞道:“这才是人间。”</p>

贾平安急匆匆的进来,见到经文就笑道:“可是为了了谁祈祷?”</p>

新城不语。</p>

贾平安摆摆手,黄淑等人告退。</p>

“小贾……”</p>

新城依旧羞赧。</p>

贾平安拥她入怀,说道:“此战之后,大唐的态势将会前所未有的好。太子随军,回来后威望大增,如此朝堂稳固……这天下大好,你却郁郁寡欢,可想多个人?”</p>

新城面色绯红,“等你回来再说。”</p>

贾平安出了公主府,看着明媚的眼光,说道:“这是最好的时代!”</p>

……</p>

“突厥败了。”</p>

消息飞快传到了逻些城,传信的信使刚说完就倒下了。</p>

“救醒他。”</p>

官员急匆匆的进了房间。</p>

禄东赞放下了手中的笔,揉揉眉心,“我听到了。”</p>

“大相,外面正在救治,且等救醒后再问问详细战况。”</p>

“无需了。”</p>

禄东赞松开手,“这一败,阿史那贺鲁就算是遁逃了,也失去了大义,突厥内部会抛弃他。随即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可汗之位厮杀,突厥五年之内无法威胁大唐。有了这五年,李治不会坐视,而是会盯着吐蕃,从各方面削弱吐蕃。我们没法等待。”</p>

随即文武官员都来了。</p>

一个年轻人站在侧面,也就是禄东赞下首的第一个位置。</p>

禄东赞简单的道:“阿史那贺鲁败了,战况不明。”</p>

一个文官说道:“如此先查探清楚再说。若是阿史那贺鲁还能支撑,吐蕃也该再等等。”</p>

“是。”另一个文官赞同这个看法,“我们应当再等等。”</p>

禄东赞微微蹙眉。</p>

作为权臣,他这些年一直在清除对手,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掌控了局势。</p>

但你要说一个反对的人都没有也不现实,事实上反对的人不少,只是那些人暂时蛰伏着,仿佛真的臣服于禄东赞家族。</p>

年轻人的眉间多了不渝,“等什么?阿史那贺鲁多年来被大唐打成了野狗,早已没了威望。此次一败,突厥要么舍弃此人,要么就沦为草原上的绵羊,再无斗志。这样的突厥可能牵制住大唐?”</p>

他走出来一步,目光炯炯,“失去突厥牵制的大唐,那些大军往何处去?别以为李治会让他的大军回去种地,他会盯着吐蕃。”</p>

有人说道:“我们在高地,他们无可奈何!”</p>

“愚蠢!”</p>

年轻人的眼神轻蔑的让人感到了羞辱,“大唐只需一步步蚕食,就能把我们封锁在高地,随后我们就成了瓮中之鳖。”</p>

“够了钦陵。”</p>

禄东赞轻声道,但眼中全是欣赏之色。</p>

这是他的儿子钦陵,最为出色的一个。</p>

堪称是文武全才,以至于他有时候都难免自矜一番,说自家受老天宠爱,竟然出了这么一个出色的儿子。</p>

钦陵皱眉,继续说道:“我们不动,大唐会动,随后军心士气就会散了。再有,大唐近几年源源不断在往安西移民,假以时日,那里将会成为大唐最坚固的堡寨,他们甚至能在那里征发府兵!到了那个时候,吐蕃如何攻打安西?”</p>

无人回答。</p>

钦陵退了回去,最后说道:“此战要打,打的越晚对于大唐而言就越好,他们的准备就越充分。”</p>

“够了!”</p>

禄东赞喝住了他,随后说道:“长安传来消息,李治令各地搜罗贫困者、无地者去安西,充实人口。只需十年,安西将会成为坚不可摧的城池,到了那时,我们只能去攻打吐谷浑,可有把握吗?”</p>

众人默然。</p>

钦陵微微眯眼看着父亲,“我有把握!”</p>

禄东赞心中微叹,觉得自己老了。</p>

“我们若是攻打吐谷浑,大唐就有了进攻的方向,他们会源源不断的调集大军在陇右道集结,随即不但攻打袭扰……我们很强大,但钱粮却比不过大唐,他们能耗,我们可能耗?”</p>

战争从不只是军队战斗力一个指标,国战要考虑的问题很多。</p>

“原来我想的是拿下吐谷浑,如此直面大唐,威胁他们的陇右道,随时能切断河西走廊。”</p>

谈及当年的谋划,禄东赞也不禁神色黯然,“可十万大军却一朝覆没,随即便是休养生息,旁观大唐四处征战……”</p>

那是他最为痛苦的岁月。</p>

“大唐扫清了辽东的威胁,从此就能专注于陇右道,若是再次出兵,大唐能就近调集大军前来增援,不利于我。”</p>

陇右道距离关中相对比较近,大唐最精锐的府兵就在此,可以迅速集结。</p>

“我们需要一次大胜,而此次出击安西,看似远征,可大唐比我们更远,远了不知千里。他们的粮草调运艰难,人员补给调运艰难,这便是我们的地利。我有些渴了,钦陵,你来说说。”</p>

“此战乃是国战,国战讲求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钦陵傲然道。</p>

禄东赞喝了一口茶水,润润并不干咳的咽喉,心中欢喜之极。</p>

“出击安西,对于唐军而言是劳师远征,这是地利。天时,我军将士更能吃苦,更能适应西域的气候……”</p>

钦陵自信的道:“至于地利,西域各国皆惧怕大唐,却不得不与大唐打交道。若是两国大战,大部分西域势力将会站在我们这一侧,这便是人和。”</p>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这一战……吐蕃必胜!”</p>

……</p>

逻些城在颤抖。</p>

无数军士的脚步震撼着大地,缓缓集结于城外。</p>

陈武德悄然躲在看热闹的人群中,面色凝重。</p>

郑阳在另一边,同样如此。</p>

无边无沿的大军啊!</p>

而且前几日还走了一大批人马,从早上出发,直至第二日还在出发……</p>

这是国战!</p>

这个念头在陈武德和郑阳的脑海里同时泛起。</p>

禄东赞来了。</p>

赞普也来了。</p>

他们策马到了大军之前。</p>

赞普说道:“此战必胜。”</p>

众人欢呼。</p>

随后才是禄东赞说话。</p>

他淡淡的道:“此战之后,安西改名为安东!”</p>

对于大唐而言,安西那块地方在大唐之西。</p>

对于吐蕃而言,大唐在吐蕃之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