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规模空前(2 / 2)

最先得到实惠的梁州、巴州、利州和全州等地,官府的日子过得轻松一些了,按照节度使衙门的要求,官府可以从赋税之中拿出一成用于日常的开销,收入越多的官府,小日子肯定过得越好,官吏的收入自然也高一些,这让其他地方有些羡慕了,蓬州刺史于承惠就直接找到了李儒沛,要求商贾也到蓬州去发展。

趁着这个机会,刘允章和马皓轩开始宣传商贾之重要,要求山南西道所属的府州县,都要高度重视商贾,按照王爷的说法,各地的官府都要到外面去实施招商引资,也就是将外面的商贾引导本地来,只是这种招商引资,严禁在山南西道本地进行,必须到其他的地方去,特别是多到较为富裕的河南府等地,以及商贾较为集中的广州府等地去。

现实的利益谁都要重视,毕竟和关乎到官吏的收入,诸多的刺史、县令一反常态,开始认真研究节度使衙门下发的有关商贸的文书,开始大量的接触商贾,争取能够让尽量多的商贾到自己所管辖的地方来做生意。

没有太多的宣传,也没有强行的命令,各地官府很快开始高度重视商贸,

从三月份开始,一直到五月份,各地官府将招商引资作为最为主要的任务之一。

出现这样的情况,按照市场学来说,不是很好的事情,毕竟山南西道的位置稍微有些偏僻,这里很多地方都是山大人稀,需求也不是太大,商贾全部往这个地方集中,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做生意,可李儒沛一点都不着急,因为他很清楚,他面向的是整个的大唐,花卉、水果、蔬菜、茶叶、丝绸、桑麻、木材等主要的生意,都朝着山南西道涌过来,这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成为整个大堂的商贸中心,辐射的是整个的大唐,故而短时间之内问题是不大的,无非是其他地方吃亏一些。

至于说今后,调整政策就可以了。

李儒沛也很清楚,这样的状况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其他地方的官府,包括朝廷,是绝不会特别重视商贾的,也不会给商贸那么多的优惠条件,因为他们无法认识到商贸之重要,就从大唐商贸分布之地来说,就明显不正常,北方的河南以及洛阳等地,是商贸最为发达的地方,气候温和的南方,商贸反而不能够很好的发展起来,广州府本来是不错的,可惜黄巢占领广州府之后,对商贾大开杀戒,导致广州府的商贾死伤殆尽,商贸迅速萎缩,对外的商贸几乎完全停滞下来了。

山南西道的优势也是存在一些的,那就是可以直接面对吐蕃、回纥和突厥人做生意。

这种生意是暴利,吐蕃、回纥和突厥最为缺乏的是粮食等生活物资,内地的粮食、蔬菜以及茶叶、丝绸等物资运送到那边,价格可以是内地的几十倍甚至百倍,不过这样的生意,做起来难度也是很大的,各地的藩镇雁过拔毛,绝不会看着大型商队从自己境内过道不眼红的。

可李儒沛有办法,他也是看中了山南西道的位置。

吐蕃、突厥和回纥,可以通过陇右道进入到山南西道,陇右道如今是少数民族盘踞的地方,只要铁血军震慑住了这里的少数民族,就可以打开一条通道,让商贾沿着这个通道做生意,如此大量的交易就可以产生,官府从中获取的赋税将大幅度的增加。

李儒沛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实现,刘允章、马皓轩、高驰邦和黄彪等人商议之后,认为铁血军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得到锻炼,甚至可以在商贸通道打开的时候,专门护送商队。

五月份的时候,第一批的商队出发,护送的是邹仕鸣等人的丝绸制品和茶叶,运送到吐蕃境内,两千铁血军将士护送。

在陇右道经历了大大小小十余次的厮杀,铁血军的威名很快在陇右道传开。

商队顺利抵达吐蕃境内,与吐蕃商人的交易顺利完成。

这一次的交易,看起来很简单,交易的物资不是很多,钱财也不多,但意义绝非一般,诸多的商贾都看着这次的交易,不敢相信交易能够成功,担心人死货丢,可交易居然完成了,而且陇右道的交易之路也打开了。

这让诸多的商贾信心大增,也让山南西道是做生意最好地方的传闻,不胫而走。

几个月的时间,山南西道就迎来了商贸的黄金发展期。

刘允章和马皓轩等人高兴,李儒沛更加的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可以大量的聚集钱财,可以投入到铁血军的建设之中去了。(最新更快,搜索小説网WWW;.COM。。)